做精休闲度假产业。利用缙云优良的生态优势,发展高端休闲度假产业。“十四五”期间,以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发展中高端民宿产业集群,做强缙云民宿产业。谋划发展一批精品度假项目,依托前路乡温泉资源和壶镇羊上航空运动基地,谋划发展温泉度假产业和低空旅游业,打造高品质温泉度假区和运动度假区。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充分发挥雅宅村、岩下村、笕川村、仁岸村、前路村等景区村的资源优势,提升景区村的住宿和餐饮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和精品休闲酒店,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力。依托大洋山独特的地质资源、森林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和旅游度假资源,以山水观光、乡愁体验和康养度假为核心,力争创建大洋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做强文体制造产业。以缙云特色地方文化资源和体育产品制造业为基础,建设浙江省高端户外运动器材和文化艺术产品基地。“十四五”期间,挖掘黄帝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开发系列旅游工艺品,打造文化艺术产品基地。壮大健身器材、户外运动、滑板等体育产业,重点培育华洋赛车、涛涛车业、金棒运动等龙头企业,打造浙江省户外运动器材制造基地,发展低空飞行、山地越野、高山滑漂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持续开展体育品牌赛事,推动文体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壶镇绿道、运动小镇客厅、羊上天空之城一期项目建设,谋划壶镇直升机停机坪,提升四项联赛竞技水平,策划举办壶镇马拉松赛。

  做亮文创产业。以传承创新、有形物化、提升效益、打响品牌为导向,重点发展黄帝文化、艺术雕刻等产业,打造全国黄帝文化传承中心、玉石雕刻基地和艺术品交易中心。“十四五”期间,推进黄帝文化活态传承,积极开展与陕西、新郑等其他黄帝文化传承地的交流合作,加快推进黄帝文化与养生养老、生态休闲及曲艺表演等融合发展。集聚壮大玉石雕刻产业,引导石雕企业入驻石雕文化产业园进行集群发展,加强与青田石雕产业的合作交流,提升玉石雕刻技艺,创新玉石雕刻产品,打造玉石雕刻基地。打造浙西南古玩文化创意街区,强化古玩交易和文化旅游功能培育,积极举办特色古玩拍卖与展销会,打造古玩交易与旅游体验中心。

  做实影视演艺产业。以转型跨越、优化服务、提升效益、打响品牌为导向,重点发展影视文化、婺剧演艺等产业,打造婺剧传承基地,打响天然影视城知名品牌。“十四五”期间,加强影视演艺基地建设,在缙云-富阳山海协作文化旅游产业园内建设缙云影视文化产业综合实验区,依托仙都景区区块和方溪乡抽水蓄能项目区块分别谋划建设微电影基地和特色影视基地。全力打响婺剧演艺品牌,扶持创作“黄帝南巡”、浙西南红色革命之缙云往事等一批婺剧演艺精品,扶持培育一批“婺剧明星”,谋划建设婺剧产业园,加强婺剧文化与演艺的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对接省东永缙影视产业带,加强与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战略合作,推动形成三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3. 建设八大工程

  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对标“五个百分百”和省级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固定设施、流动设施、数字传播设施有机融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全域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建设,建设缙云旅游集散中心,继续做好旅游咨询点、旅游厕所建设。加快西寮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中心、石头城文化主题酒店、滨江城市休闲服务中心、壶镇星级酒店建设和文化主题酒店打造,补足缙云旅游接待能力的短板。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推进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创建,加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开展面向全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和体质评价。

  旅游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实施仙都5a景区提质扩容,提升仙都、黄龙、大洋、岩门“四大景区”和狮子岩、石门、唐葛岭、大岩洞、小仙都“五个飞地景点”,构建大仙都景区格局。谋划建设大洋山区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化仙都景区与大洋山旅游度假区联动,积极培育休闲度假产业。增加全县高等级景区数量,推进岩下、岩门4a级景区创建。增加全县景区城、景区乡镇和景区村庄数量,完成老城有机更新和4a级景区城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景区乡镇、景区村庄创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品,主动对接瓯江山水诗之路建设,建设诗路文化驿站,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充分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活化利用,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构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

  文化旅游业态培育工程。依托“缙情游”区域旅游品牌,打造“缙云味道”,对接省“百县千碗”工程,大力发展小吃经济,打造美食文化集聚区,进一步丰富“小吃文化地标城市”内涵。打造“缙云夜市”,发展夜游经济,培育老城文化街区,精品化建设一批特色街区,谋划常态化演艺,开发夜间文旅业态,形成夜经济发展集聚区。打造“缙情游礼”,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加强特色文创产品开发,强化农特产品的文化元素植入。打造“缙云市集”,以地方特产、非遗手工艺、文创产品等为主要内容,打造主题市集。打造“缙云乡墅”,引进精品民宿开发运营机构,突出白金级、金宿级、银宿级民宿建设,培育除仙都以外的民宿集聚区。打造“缙云畅游”,推进交旅融合,完善通景公路系统,加快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缙云智慧旅游体系”,实现“一部手机游缙云”。

  文旅宣传推广工程。深耕“缙情游”区域旅游品牌,举办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探索文化和旅游消费券常态化发放机制。打造品牌赛事、品牌活动,积极开展节庆活动营销,做强缙云轩辕祭典等传统节庆活动,做优全民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强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活动,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文旅活动落户。针对长三角主要客源地,运用旅游大数据分析,精准化定位重点市场和客户群体,强化与搜索引擎、知名旅行社、线上旅游机构、旅游社群等合作,开展精准营销。积极利用综艺娱乐节目、短视频传播等融媒体、高流量媒介,扩大缙云旅游品牌宣传。

  文体场馆建设工程。夯实各类体育设施建设基础,扎实推进文体中心项目,增加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和百姓健身房布局,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优化城乡“15分钟健身圈”。提升改造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十四五”期间新建一个文化馆、一个非遗展示体验馆,加强缙云文化地标建设。新建文化场馆,充分发掘缙云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建设民间博物馆,展示缙云独特文化魅力。构建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将缙云打造为书香之城。

  文旅金名片打造工程。大力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建立形成缙云文化基因库,充实完善缙云文化元素,同步推进解码成果转换,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黄帝文化、婺剧文化、石头文化、耕读文化、恐龙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着力推进文化有形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擦亮“缙云婺剧”、“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名片,推进仙都轩辕黄帝祭祀大典规格提升,扩大“北陵南祠”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中华人文始祖朝圣地。培育缙云黄帝文化、缙云烧饼、缙云仙都、缙云爽面、缙云驴道等一批文旅融合ip。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文艺精品力作,推进红色革命婺剧创作排演工作。组织开展好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将“乡村春晚”“送戏上山下乡”“婺剧进校园”打造为精品品牌活动。

  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文旅体事业管理体制;创新文旅体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统筹全县各部门的聚合机制,着力推进资金整合、资源融合。优化文旅体投资机制,发挥县文旅投资公司的龙头作用。吸纳社会力量推动文旅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运维、文旅赛事活动的运营承办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