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街镇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天津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加强街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强化街镇对辖区各类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职能,积极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简约高效的基层公共服务体制。不断提升街镇一站式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点功能,到2025年,街镇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第二节 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引领。按照《天津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编制宝坻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推动,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建立布局合理、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科学适用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巩固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成果,强化管理使用,提升功能作用。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清单化,鼓励社区服务机构向专业化发展。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服务组织进入城乡社区,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到2025年,全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继续保持100%,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优化。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社区延伸。将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构建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村民群众等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服务格局。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工作,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拓展职业上升空间。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城市社区办公经费、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公益性事业专项补助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经费,强化社区治理保障。到2025年,推动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人员18人。
第三节 完善高质量社会组织发展体系
完善党领导社会组织制度。全面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引导社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完善落实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加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社会组织听党话、跟党走。培养社会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会组织决策层、管理层双向交叉任职。到2025年,全面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两个全覆盖”。
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快社会组织法治建设,根据国家《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颁布情况,及时完善我区配套政策,提高社会组织工作的法治化水平。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力度,将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纳入政府产业扶持和社会事业发展扶持政策范围。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加快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和孵化基地建设,提升社会组织公益性,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调处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探索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体系,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完善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和年度报告流程。深化社会组织审批制度改革,依法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规范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流程,完善发起人和负责人资格审查,按照明确、清晰、聚焦主业原则,规范名称审核、凯发网站的业务范围审定。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探索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场景式审批和无人审批。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提高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
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年报改革、涉企收费专项检查、信用信息管理、诚信自律、信息公开等工作,强化社会组织非营利性、非行政性等基本属性,提升社会组织监管信息化水平,推动监管实践现代化。实行社会组织分类管理,提升不同行业、领域、层级社会组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持续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巩固脱钩改革成效,研究建立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健康发展长效工作机制。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完善清算注销制度,实现社会组织优胜劣汰。加强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第四节 加快建立现代社工制度
提高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和质量。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力度,拓展民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领域社工岗位。鼓励一线社会工作者通过培训和考试提高专业能力,获得相应职业资格,建立分级培养机制和分类培训体系,培养高级社工师和高层次社工人才。探索“社工 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形成社会工作人才引领协助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协同机制。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建设中的专业优势,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深入社区开展服务。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院校合作,拓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训练渠道,促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运作模式。完善多方参与机制,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高效联动的“三社联动”机制。加快推进街镇社工站建设。优先发展以老年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人群等重点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打造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制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标准和规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