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持续推进七丹三七文化产业园4a级景区创建,建成江山文和高品质酒店。启动盘龙河北段15.5公里户外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国际医养小镇、盘龙河岸大型游乐场所、壮乡苗岭欢乐谷、亚朵酒店、洲际酒店等项目建设。加速贯通健康步道和慢行系统,在充分考虑公益性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手段综合开发保护利用沿河空间,打造文山城区最美生态廊道。以平坝历史文化名镇为突破口,积极申报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及最美乡愁地、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旅游品牌。抓实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增长10%以上。
(二)全力以赴抓牢项目投资,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坚持项目为重、投资为要,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紧扣政策谋项目。紧盯国家和省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积极争取新增国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全力谋划第五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市十七小等一批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项目,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质量优良的项目储备库,全年谋划储备重点项目207个以上,总投资900亿元以上。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3张清单。做好项目前期、在建、开工、竣工全过程管理服务,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实现民间投资占比达60%以上。加大产业项目投入力度,确保产业投资占比达60%以上。
紧扣重点抓建设。完成花庄至红甸、蚂蟥塘至喜古通三级公路、暮底河小街段、平坝风电场、220千伏龙潭变电站、茂克光伏电站、清水井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加快锁龙桥水库、德厚河铁则段河道治理、小河尾水库引调水灾复重建应急工程及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承载文山市民铁路梦的重大项目——文蒙铁路。启动平坝至小街、新街至底泥两条乡镇通三级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文靖铁路、丘文铁路、月亮湾水库、依格白水库、水结水库和暮底河水库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半拉子工程”整治,完成高新路附属工程、庄红线、南连接线建设,推动民族大剧院等“烂尾项目”复工建设。
紧扣服务抓保障。适应项目分类管理办法,在国家压降县(市)政府性投资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市场思维、金融思维,策划包装一批自盈平衡项目。建立要素保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压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攻坚专班作用,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打通项目审批系统壁垒。坚持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加快城区排水防涝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盘龙河花桥至迷洒段治理工程、城区排水管道更新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国债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
(三)全力以赴抓牢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深入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完善精准帮扶措施,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用好“政府救助平台”,落实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坚决不让一个群众返贫致贫。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抢抓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机遇,拓展产业、劳务、人才等领域协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省实地考评中期评估。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开展“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紧盯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健全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年内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900人以上,全面消除易地扶贫搬迁户零就业家庭,打造联农带农示范企业10户以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20万元以上,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6%以上。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工作“六件套”“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办好“三件实事”,抓实进村路、入户路硬化,庭院美化及农村厕所、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完成50个村组进村道路硬化、8000余户入户道路硬化和10000余户庭院美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坚持走“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路子,打造2个亮点示范类、4个推广类美丽集镇和17个精品村、43个美丽村庄。
(四)全力以赴抓牢城市更新,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理,推动文山城市发展高质量、城市生活高品质、城市治理高效能。
坚持高标准规划。依托文山城“两山架一河”的独特风貌,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城市景观格局。紧扣“文砚同城化”,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程,探索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机制。出台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办法和措施,优化调整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统复盘城市交通路网工程,推进2.86万以上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
坚持城市功能提升补短板。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快城市体检,杜绝大拆大建,留住城市特色、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积极探索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商品房市场平衡,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的新路子。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大龙潭、攀枝花下寨、里布嘎城中村微改造,逐步启动卧龙村改造,加紧电网移交工作。建成主题公园20个。力争完成老旧路面提升改造100万平方米,打通望华路延长线、城南2号桥连接线两条“断头路”,实现城南二桥、城南四桥等城区烂尾桥梁竣工。完成城区公建单位、企业楼体、桥梁及盘龙河人行栈道、盘龙公园、七都古镇等重要节点亮化。统筹推进盘龙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沿河打造一批标志性特色广场、休闲街区、精品节点。推动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新建)截污干管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