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推进地质监测、生态补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和植树造林。严格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完成16处历史遗留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沂河沂源段、淄河博山段河道综合治理,改善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落实碳排放“双控”要求,深入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开工建设7个背压煤电机组项目,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建设智慧供热管控系统,推行可再生清洁能源供暖。实施重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创建环境绩效a级企业,培育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服务体系。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七)涵养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坚持“两个结合”,突出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丰富城市内涵特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两创”标杆城市。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有淄有爱”文明品牌建设工程,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打造“志愿淄博”“劳动淄博”品牌。深入挖掘阐释齐文化内涵,策划实施一批重点研究课题,高水平办好稷下论坛、齐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稷下学宫等考古发掘和保护。加强琉璃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等地域文化保护利用,抓好聊斋文化旅游区、颜神古镇等改造提升,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和传统技艺传承保护,增强“文化淄博”传播力、影响力。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全力支持周村古商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发展研学游、民俗游,培育城市漫游、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规划建设“四网两廊”旅游公路,提高住宿业发展水平。强化文化创意赋能,培育一批特色手造产业园区和主题街区,打响“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沿黄河、齐长城精品文旅线路,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以文化厚植乡愁记忆。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建成100处“5 n”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提升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100处。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策划举办音乐节、烧烤节、啤酒节等节会活动,提升城市时尚气质。实施文艺精品“两创双百”高峰计划,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讲好淄博故事。

  (八)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注重内外协同、双轮驱动,以深层次改革打通发展堵点,以高水平开放增创合作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动能。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应用,推进高频服务事项智能办、极简办。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涉企审批事项系统性重塑、集成化再造,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深化惠企利民服务“免申即享、直达直享”,擦亮“服务淄博”品牌。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30条措施,优化“淄惠企·服务企业云平台”功能,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坚持“有策必送、有需必应、有难必帮、无事不扰”,为企业创造公平有序、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中央和省部署要求,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国企投资担保等监管,促进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鼓励“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支持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做大做强。推进政务、商务、社会诚信建设,打造“诚信淄博”品牌。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数据、碳汇等新型要素价值实现路径,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加强与欧美、日韩及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依托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港澳山东周等经贸平台,广泛链接跨国公司及机构资源,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支持淄博综合保税区提质增效,培育保税研发等新业态,建设国际贸易分拨基地,增强集聚优质企业功能。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中欧班列、鲁疆班列货源组织,用足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国际友城建设,深化人文、商贸、科教等领域交流合作,提升淄博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不断提升民生服务品质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回应多层次民生需求,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齐岗贷”等稳岗扩岗措施,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以上。加强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有序发展零工市场,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加大富民产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做好困难群体关心关爱和帮扶工作,建设30家残疾人就业综合服务平台。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调整完善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10个智慧教育示范场景。强化“普职融通”,推动高中阶段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完善知名校长、教师、班主任梯次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健全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关爱协同机制,优化课后服务、定制公交等惠生便民举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9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