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教融合发展。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齐鲁医药学院等驻淄高校创新发展,办好“百名院士专家淄博行”等科创对接活动,促进更多产学研合作成果落地转化。扎实推进淄博职业学院和淄博师专“升本”工作,精准对接产业转型需求,做优做精职教品牌专业,打造产教联合体10个,建设市级以上公共实训基地12家,让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建设人才集聚高地。推进全省首批人才集聚节点城市建设,实施淄博英才计划,完善人才共引共享机制,着力引进培育顶尖领军人才、优秀工程师、大国工匠,新增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0人以上。深化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常态化开展“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大学生就业体验日”等活动,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3万人以上,让更多青年人才在淄博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四)聚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全域统筹,强化区县协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双向互动和资源合理配置,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城市承载力。

  融入重大发展战略。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抓好黄河三角洲药谷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沿黄优势产业,加强沿岸环境综合治理和滩区湿地保护修复,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样板区。深入推进济淄同城化,主动融入济青发展轴带建设,加强与济南都市圈城市的产业协作、交通互联,实施经十路东延、g341黄海线(淄博段)等重大项目。统筹推动和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落实省市支持区县域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推深做实项目招引、要素保障、风险防范三项机制,强化市级统筹协调力度,引导区县明晰产业发展定位,做优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构建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全面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化主城提质扩容,稳步推进淄博新区统筹融合发展,推动中心城区与经开区、科学城等功能片区协同共进,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抓好高青至商河、庆云至章丘高速等区域通道项目,推进张博铁路改造建设,实施一批城市路网提升工程。加快防洪排涝、道路安全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整合供气供热管网,规划建设区域集中供热中心。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重点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8个,因地制宜抓好一批“微改造”项目。提升新建商品住宅品质,办好住房交易博览会等活动,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群体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城市大脑”提级工程,扩大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覆盖面,拓展城市数字化应用场景。畅通城市“微循环”,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优化智慧停车服务网络。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实施物业服务提升工程,强化城市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五)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26万亩以上。深化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一镇一业”乡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35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70个,壮大高青黑牛、沂源苹果、博山猕猴桃等特色产业集群,打响“淄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工商资本赋能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5家。加大种源等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力度,研发推广适用于山区环境的小型化、智能化生产装备,持续提升农业产出效益。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省市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80个。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持续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新改建农村公路265公里以上,推动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公平性。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人以上,培育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完善种粮收益保护和农资保供稳价政策,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流转机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80%。

  (六)切实筑牢生态绿色基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专项攻坚突破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事项整改。强化综合防治、协同控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实施耐材、陶瓷、玻璃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强化建筑工地、露天矿山扬尘防控,持续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努力实现提升进位。深入推进“两清零一提标”,抓好14个工业园区水污染深度治理,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开展土壤源头污染防控行动,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无害化处置,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9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