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共卫生治理机制。联合公安、应急、民政、教育、街道等多部门形成协同处理机制,分工有序落实信息直报、现场调查、健康管理、人员管控等各项工作。加强应急心理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倡导公众参与原则,建立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心理健康志愿队伍健康建设情况纳入综治考核指标,提升社会整体心理干预能力。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加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进基本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推行分级分类分标管理,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健康管理。探索妇幼保健院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专业技术龙头作用的机制,促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和评估。
加强重大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常态化防控策略,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面落实结核病综合防治策略,到2025年,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45.2/10万以下。以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形式构建碘缺乏病工作发展机制,积极开展地方病防控健康促进,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参与防治工作的主动性。
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开展鼓楼区社会因素调查,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效果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的行动策略和干预措施,进一步发现并确定我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质量。深入开展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公立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分工机制,实施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和个体化的行为干预指导,实现全程、动态的疾病管理与健康促进,形成以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人为中心,医疗、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结合惠民办实事系列,对低收入家庭、失独家庭中的糖尿病患者可申请免费使用基本药物。到2025年,全区一体化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占辖区确诊患者总数的比例不少于80%。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做深走实
推动“三医”全联深动。统筹推动“三医”向全联深动迈进,促进改革工作做实做细。联合医保部门、市场监督部门加强规划发布、政策出台、制度推行方面的沟通协商机制,保障改革目标价值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联合医保部门探索实现居民在基层门诊医保零启动,促进医药卫生服务和医保政策更加惠民便民。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开展合理用药监测,推动医疗机构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落实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全面跟进落实国家、省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和使用改革,确保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和使用。
激发机构运行活力。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的运行新机制,激发运行活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明确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改革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区疾控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按照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经费补助标准落实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津补贴、正常公用经费等正常经费补助和年终各类考评奖励经费,足额预算安排业务性专项经费、基础建设、设备购置和维护、重大公共卫生任务等专项经费和政策性补助经费。对完成年度计划外的重大或临时性专项工作,经考核评价确认后可增加相应绩效工资总量。强化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政府保障范围的发展建设与日常运行经费,按照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经费补助标准,由区财政足额预算安排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正常经费补助,其中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社会和医疗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其他各类规定的津贴补助和相关考核创建奖励。
创新绩效分配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收入分配和绩效激励制度。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保障机制和灵活的绩效激励办法,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完善增量绩效分配制度。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恰当的奖惩机制,医疗业务净收入和考核后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及支出结余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用于在岗人员规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增量和临聘人员薪酬、机构运转等经常性支出。落实“两个允许”,支持公共卫生机构依法有序拓展收费性业务,优化内部分配机制,避免平均主义,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年薪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主观能动作用,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年薪制,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带动“绝大多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效益。
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建立鼓楼区医联体联席会制度,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鼓楼辖区医联体工作内涵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联体牵头医院资源共享与合作,有效利用信息化医学影像、心电等平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医联体牵头医院诊断”的医联体内部同质化检查服务,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有效缓解基层影像、病理人才短缺问题。完善医联体内人员保障和激励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联体牵头医院通过医联体合作形式到基层坐诊的专家可按职称及服务人次数,给予专家坐诊经费和普通门诊诊查费,专家坐诊经费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转账至医联体医院指定对公账户,不纳入医院绩效工资总额管理。逐步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理顺紧密型医联体有效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进一步发挥医联体的帮扶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分级诊疗。
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质量,落实激励机制,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取得实效。完善签约服务费的收入分配与履约考核方案,按政策收取的签约服务费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管理。制定签约的重点人群及一般人群的个性化服务包,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宣传平台,为签约人群推送个性化健康信息;结合鼓楼区公共卫生重点项目,为糖尿病、老年签约人群提供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签约需求。
第五节 发挥传统中医药特色,推广中医防治一体化
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老字号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建设,鼓励与省市医联体医院合作发展形成中医联盟,推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 全科”中医药服务模式,配齐开展诊疗、康复设备仪器,到2023年实现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馆一特色;到2025年,争取一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精品中医馆。
加强中医药学科人才建设。借力“一中心一特色”,集中资源抓好基层中医药服务特色专科培育,深度挖掘一批具有中医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模式。强化中医药医护人员的专门培训,定期选派社区医生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提升队伍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水平。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创新。
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作用。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病防治,疾病康复,健康促进和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强化中医药“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病后调理”的优势理念,科普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基本医疗服务中注重运用中医方法,充分发挥中医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形成中西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建立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将中医药防治方案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方案。
第六节 加快补齐卫生队伍短板,厚植人才发展根基
合理扩大卫生人员总量。综合考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服务人口数量和密度、服务区域范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承担工作量等因素,科学依据核定人员编制数。补齐卫生人员缺口,进一步扩大卫生人员总量。在进一步明确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功能定位、职责任务的基础上,逐步系统解决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鼓楼区卫生监督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问题。
全面推行员额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员额管理制度,淡化人员编制,科学核定员额总量,在员额总量内由中心自主招聘,解决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不足问题。完善和细化员额管理制度,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实际,适时动态调整员额总数,员额数内的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实行一体化的人员招聘、管理使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等人事政策与规定的“五险一金”住房和社会保障待遇。
落实基层卫生人才政策。积极落实《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榕政办〔2020〕54号),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在岗的注册全科医生按月发放岗位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初级职称每人每月600元、中级职称每人每月800元、高级职称(含正高级)每人每月1000元,市、区财政按1:4比例配套。通过定向培养一批、公开招聘一批、转岗培训一批、服务购买一批等措施确保全科医生引得来、育得出、留得住、护得好。探索员额总数为基础的卫生人才的职称聘用方案,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探索特色科室首席医生年薪制,加大对特色科室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少数”卫生人才的薪酬改革力度,以增加对特色科室所需的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吸引力度。
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制定有竞争力的引才政策,加强基层急需紧缺、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长期招聘政策宣传,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对于急需紧缺专业,适当放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报考专业等资格条件,合理设置招聘条件,同时根据《鼓楼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缺急需卫技专业人才指导目录》对招聘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等紧缺专业岗位采取直接面试或组织考察等方式,建立完善公开招聘绿色通道,提高卫生凯发网站的人才招聘效率。开展卫生人才项目工程,探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引进工作,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誉主任”制,重点从国内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先进地区柔性引进名誉主任,对基层医疗机构战略发展、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