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的新安江上游,全县总面积2122km2。歙县地形北高南低,境内河流发育,水系发达,均为山区性河道,河床比降大。境内5km以上的河流共有54条,总长度838.1km。

  歙县“十三五”水利规划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各项指标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在歙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歙县水利系统各级单位深入谋划重大水利项目,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更加注重农村水利和水利建设扶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不断提高全县的防洪抗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生态支撑能力,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新时期“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把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穿于治水的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不断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继续大幅增加水利基础建设投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歙县水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急需用战略眼光科学谋划、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区域防洪能力,继续提升农村水利建设水平、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环境保护等建设任务,不断开创水利发展新局面,实现歙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水利部《关于抓紧做好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编制工作的预通知》、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水规计函〔2020〕7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歙县实际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编制《歙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成果可为歙县未来水利工作提供指导。

  目 录

  1 县域概况 1

  1.1 自然地理 1

  1.1.1 地理位置 1

  1.1.2 地质地形地貌 1

  1.1.3 水文地质 1

  1.1.4 水文气象 1

  1.1.5 河流水系 1

  1.2 社会经济概况 2

  2 “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6

  2.1 “十三五”水利建设成就 6

  2.1.1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6

  2.1.2 民生水利工程取得新成效 7

  2.1.3 水环境水生态综合防控能力增强 7

  2.1.4 初步建立水利信息化体系 7

  2.1.5 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8

  2.1.6 涉水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9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9

  2.2.1 防洪减灾存在薄弱环节 9

  2.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水资源保障程度不高 10

  2.2.3 人为水土流失仍未遏制,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繁重 10

  2.2.4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行业能力仍待进一步增强 10

  2.3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分析 10

  2.3.1 歙县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0

  2.3.2 新时期水利发展要求 10

  3 总体思路 12

  3.1 指导思想 12

  3.2 规划原则 12

  3.3 总体思路 12

  3.4 发展目标 12

  4 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 14

  4.1 总体布局 14

  4.2 主要建设任务 14

  4.2.1 水利工程补短板 14

  4.2.2 水利行业强监管 23

  4.2.3 制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任务 24

  5 投资估算 27

  6 保障措施 28

  7 附表附图 29

  1 县域概况

  1.1自然地理

  1.1.1地理位置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的新安江上游,东经118°4′10″~118°53′50″,北纬29°30′16″~30°8′31″。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临安县交界,西南与休宁县、屯溪区、徽州区毗邻,北与黄山区、绩溪县接壤。全县总面积2122km2。

  1.1.2地质地形地貌

  歙县地处江南地轴东部,坐落于江南地轴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各系地层出露较为齐全。歙县整体地形起伏急剧,垂直变化明显,黄山山脉横枕西北,天目山脉逶迤东南,白际山脉绵亘西南,组成外围中心地形,由外向内逐渐降低,形成众多的丘陵和山间宽缓的河谷小盆地。

  歙县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区,按其地貌特点可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即中山峡谷,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中山峡谷区面积为368.80km2,占总面积的16.49%,低山丘陵区面积为1387.62km2,占总面积的62.06%,河谷盆地区面积为479.58km2,占总面积的21.45%。中山峡谷区的天目山—白际山脉大部分属震旦系古老纹岩,泥质页岩,还有少量千纹状砂岩,凝灰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岩等分布;河谷盆地地区主要是泥质页岩和紫色岩分布,还有第四纪红土及近代河流冲积物。

  全县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点是东北部清凉峰,海拔1787m,最低点是东南街口村,海拔110m,相对高差1677m。

  1.1.3水文地质

  歙县在地质发展史上一直处于隆起,由变质岩系组成的结晶基底长期裸露地表,并有多次岩浆侵入和喷出,构造复杂,遭受风化剥蚀,裂隙发育,具有较好的储水空间,但地形切割厉害,山高谷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很快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很难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的裂隙中,而在侵蚀基准面以下的裂隙又发育不好,因而变质岩类、岩浆岩类裂隙水水量一般极微弱,属地下水贫水区。

  1.1.4水文气象

  歙县处皖南山区,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距东海较近,常为冷暖空气交会场所,春多阴雨,夏雨集中,梅雨量大,伏秋多旱,冬季少雨。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61mm,且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4~9月为汛期,其中4~7月为主汛期。汛期多年平均降水1099.7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8.68%;主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720.8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45.02%。

  受季风影响,全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寒多雨,冬冷夏热。多年平均气温为16.4℃。历年最低气温为-1l.7℃,历年最高气温为40.8℃,平均初霜出现在11月10日,平均无霜期出现在3月26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26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1.1.5河流水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