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发展异常艰难的大背景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成之惟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顶压前行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倾情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安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安顺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短板是产业支撑不足,工业经济规模小,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园区发展缓慢,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效应不强。最现实的挑战是市县两级财力薄弱,政府性债务处于偿还高峰期,财政运行和债务化解压力进一步增大。最薄弱的环节是民生发展欠账仍然很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不少差距。最关键的制约是部分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开拓精神、争先精神,执行力、落实力不强,干部作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300万人民的重托和期待!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自觉把安顺工作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定敢拼的斗志,提升会拼的能力,保持能拼的韧劲,以奋斗姿态勇毅前行,以昂扬斗志追赶进位,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竭尽全力以安顺一域为全局添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1558”发展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安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左右、15%左右、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16%左右、34%左右、4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85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1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2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能耗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调控范围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强优势壮实力,坚定不移大抓产业。把产业发展放在安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大力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加快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鲜明导向,全力推动工业实现大突破。聚焦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能源、现代化工,打造四大基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2%左右。围绕培育千亿级航空产业,大力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构建“一核两翼三融”产业体系,尽快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加快贵飞产业承接转型发展,开工建设商业运载火箭研发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安吉产业园、安大产业园建成投用,提振安顺装备制造雄风。围绕培育千亿级现代能源产业,大力推进盘江普定电厂建设,开工建设镇宁鱼凹、关岭老鹰岩等一批光伏能源项目,推动元江、打磨冲、东光等煤矿技改投产。加快正威高科技材料基地建设,全力盘活石材城,发展壮大石材产业。推动亚东胰岛素、三力二期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医药产业园,做大关岭道地药材集散中心,发展壮大中药产业。加快西秀生态食品产业园、镇宁轻纺产业园建设,推进安酒、平坝窖酒等技改扩能,支持黄果树“三碗粉”、南山婆、翠宏辣椒、金尘茶等食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发展服装鞋帽产业。加快华尔盛、华天香等化工项目建设,推动镇宁精细化工园区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建立绩效评估考核机制,促进各地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推动园区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土地和标准厂房利用率、产出效益,确保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5%以上,亩均工业产值达320万元以上。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02万亩、产量95万吨,油菜92万亩、产量11万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完成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打造10个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大肥牛等项目建设,提升关岭牛品牌,新增肉牛1万头。新增生猪养殖4万头、家禽50万羽。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新增林下经济面积不少于2万亩。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62%。聚焦金刺梨、蜂糖李、茶叶、韭黄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宣传推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43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