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围绕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全域布局、全链融合、全季出彩,充分展现乐山好看、好耍、好吃、好客的独特魅力。做强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世界级旅游景区,推进新一轮乐山大佛综合保护工程和峨眉山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高起点规划开发凤洲岛,推动川渝石窟研究联合实验室、乐山大唐文化体验园等项目建设,筹建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院,争创乐山大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和大峨眉中医药文旅康养深度融合走廊建设,推动岷江流域(乐山段)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保护与融合发展,丰富研学旅游、康养度假、数字文创、演艺影视等业态,再创一批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和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持续完善“宠游客”举措,常态化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让乐山文旅服务口碑出圈出彩。
促进现代服务业扩容升级。立足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放大“乐山制造 乐山服务”耦合效应。完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抓好一批冷链烘干、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促进“交商邮供”融合发展。实施“金融 制造”工程,发展科技金融,积极开展与绿色、数字、普惠等领域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试点。丰富繁荣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家政、托育、养老等行业多样化升级,完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打造更多“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二、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将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精会神抓发展,不断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
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计划。加快推进“烟火嘉州城”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美食街区等建设,积极争创“世界美食之都”,加强特色美食品牌培育和推广,组织开展“乐山味·乐山造”全国行等消费促进活动,让“乐山味道”冲上顶流、餐饮消费越来越火。提振改善性住房、家居家装、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完善充换电服务体系,推动县城公用快充站全覆盖。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支持发放消费券、消费信贷,积极培育夜间经济、甜蜜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擦亮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全省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名片。
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紧跟国省战略规划和政策投向,做好项目谋划生成,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储备质量。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投资倍增计划,加大技术改造、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投资力度,推动德胜钒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技改、市中区人民医院搬迁、沙坪一级和枕头坝二级水电站、川渝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30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国省政策资金,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入乐山。
防范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统筹源头风险管控和存量风险化解,警惕“黑天鹅”(22)、防范“灰犀牛”(23),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金融“五大监管”(24),“零容忍”打击非法集资等危害金融安全行为,争取国省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试点政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内。抓好全口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强化国企经营性收益统筹,推动特许经营权、资产资源、债务项目“三个转化”统筹化债。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继续推进企业账款清欠,做好“保交楼”工作,完善住房公积金、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我们将坚持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在开放中抢抓机遇,为乐山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实一批“小切口、大纵深”改革事项,促进国省级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建立水电开发地方利益分享机制,争取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试点。推进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用好“三区三线”(25)划定成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推进“亩均论英雄”(26)评价结果应用,有序推动主城区低效零星地块综合利用。承接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推进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国企法人治理改革,让国企产业结构更优、功能作用更强、经营机制更活。
完善内联外畅网络。统筹陆水空全面发力,加快交通强市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推进岷江老木孔、东风岩航电枢纽工程,力争龙溪口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发电,争取乐山港总体规划修订成果获批,推动乐山港打造成都平原经济区“天府港”。加快乐山机场建设,力争具备试飞条件。推进高铁乐山站改扩建前期工作,做好渝自(乐)雅铁路规划论证。加快成峨、乐荥等高速前期工作,抓好天眉乐、资乐高速建设,力争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建成通车。实施省道310线沐川箭板至新凡段等国省干线改造,力争省道215线五通桥冠英至西坝段、省道430线沙湾过境段等项目完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落实“四重”清单(27)任务,协同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乐眉光伏产业带,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巴蜀文旅走廊和“六江”生态廊道(28)。持续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外商投资服务等专项行动,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资金链带动招商,着力招引一批高精尖、能级强、贡献大的优质项目,力争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45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29),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多向合作,办好新一届旅博会、茶博会等活动,参加成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展会,不断提升开放合作实效,争创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