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业园区。优化开发园区管理运营、行政审批、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推动经开区、高新区错位竞争、联动发展,瞄准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方向,提升规划、产业、运行整体水平,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排名普遍进位。全面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引导开发园区与28家市级产业园区协同联动发展,推动毗邻区域产业共育、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力争全市各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开票销售分别突破3500亿元、7000亿元。加快打造一批“园中园”“特色园”,建优做强中欧智能制造、中意美食、航空、生物健康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强“用地清单制”改革,深化亩产效益评价,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3万亩,每个开发园区储备一定数量的集中连片工业用地。统筹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集聚产业项目。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乡贤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0个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600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健全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机制,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实现开发园区招商集团(公司)全覆盖。全面建设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开展“在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达效”项目专项攻坚行动,产业项目投资超千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8%,新签约项目年内开工率不低于50%,竣工项目转化为列统企业200家以上。

  优化产业环境。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开展“政策找企业”流程再造,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新减轻税费负担50亿元以上。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投放,力争年末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科技贷款、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15%以上。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更多企业由装备制造商向系统凯发网站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强新动能新活力。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加快构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风投基金进行联合创新,培育高水平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持续壮大创新主体梯队,新招引科技型企业7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2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0家。大力推进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建设,提升国汽轻量化研究院、北京机电所扬州创新中心、机载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等建设水平,积极招引符合扬州产业需求的高水平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增长15%。

  推进科教融汇发展。优化高校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在扬高校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支持扬州大学参建钟山实验室。推动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建成投用扬州职大高邮湖校区,设立高水平产业学院5个,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以上。积极应对人口变化趋势,整合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促进教师有序交流,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普通高中招生占比达70%,进一步打响“教育名城”品牌。

  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组建科技商学院,“一产一策”完善专项人才政策,用好产业人才地图,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80名以上,建设人才攻关联合体。联动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举办瘦西湖创客周、创新创业大赛等引才活动200场次以上。构建全链条、定制化人才服务体系,拓展“人才码”应用场景,筹建高品质人才公寓1.6万套。

  三是更大力度深化开放,全面拓展合作交流空间。更好统筹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做好“外联”“内聚”两篇文章,进一步提升优质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

  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全方位参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1 3”重点功能区发展,深化创新和产业资源合作,持续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扬州)服务中心、域外创新中心建设,有效导入省产研院资源,联动打造通泰扬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建成龙潭过江通道,加快建设扬泰国际机场二期、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宁盐高速、仪禄高速,启动建设空港物流产业园。打造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更好发挥扬州港功能,支持新开和培育近洋航线,加强与洋山港、宁波港等产业协同,加密“点到点”航班。

  推动外资外贸扩量提质。着力建设双向开放节点城市,实施“一带一路”年度重点任务30个以上,加快建设中亚(扬州)海外仓,建成投用江都铁路物流基地。深入实施“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计划”,积极招引“生产 研发”“生产 总部”外资项目,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建强sepp长三角跨国采购产业园、跨境电商“三大中心”,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100场以上。发挥wcco等国际组织作用,推动文化、经贸融合发展,带动更多境外客商关注扬州、投资扬州。

  加强市域联动一体发展。突出空间整合、发展聚合,强化沿江板块互联互通,建成开发路东延、运河路北延,推进扬子津路西延二期、华扬路东延,积极打通县际“断头路”。推动沿河板块高效串联,加快建设“水运扬州”,启动盐宝线、金宝线航道整治等工程,完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引导各板块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支持因地制宜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在产业协同中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化实施改革举措,着力破解瓶颈制约,更大力度激发社会活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8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