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城市业态。统筹打造现代商圈、特色街区和商业综合体,鼓励发展楼宇经济、夜间经济,提升文化、体育、会展等产业,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加快传化智慧物流、畜牧产品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鼓励引导宏大、琨福等市场提档升级,加强镇街区商贸中心建设提升,培育和创新直播电商等业态模式,拓展线上线下贸易。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博陆山景区争创4a级景区,丝路绸语、渤海走廊、滨海生态景区创建3a级景区,积极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化基础支撑。持续推进潍烟高铁、明董高速续建工程,开工g206平度界至围子段大中修工程,争取g206威汕线昌邑城区改线工程纳入省交通建设规划,打通昌邑到潍坊城区第二条主干道路。投资2.3亿元实施配电网改造升级、大修技改等项目,建成110千伏伍塔站,提升电网运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水网,构建“南北互通、东西互济”的水资源利用格局。
(三)持续加力、提档升级,在乡村振兴中抓实发展之“要”。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统领,深度融入国家农综区建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8亿斤以上。开展以农田排涝体系为重点的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8万亩。强化畜产品稳产保供,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
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山阳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统筹山水融合、农旅成链、产城并进,打造国内顶尖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农文旅一体化定制服务“旗舰基地”。做优大姜、苗木等特色产业,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加快发展奶牛、肉牛产业,全面建成优然牧业奶牛项目,雅拉奶牛、鲁潍肉牛存栏分别达到3000头、6000头。发挥海大、邦普等企业带动作用,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快打造虾、贝双50亿全产业链。发展数字农业,打造9个数字应用场景,打通“产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全链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8348户,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7公里,养护维修道路180公里,对289公里县级道路安防设施维修更换。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聚焦聚力、增进质效,在项目建设中厚植发展之“根”。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全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千方百计扩内需、强后劲、增势能。
抓好项目谋划。坚持“招、建、储”并举,聚焦新产业新赛道、基础设施“七网”、能源“九大工程”、新型城镇化“四化”等重点领域,深度谋划一批牵动性大、撬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获批新旧动能转换、补短板等省级重点项目15个以上,形成梯次鲜明、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推进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打好协调服务“组合拳”,全力解决资金、用地等堵点难点问题。强化政银企对接合作,新增银行信贷65亿元。抓好土地存量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做好耕地后备资源挖潜,推进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增加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000亩、建设用地指标1300亩。大力推动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15万吨标煤能源消费空间。抓好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削减氮氧化物169吨、挥发性有机物1102吨、化学需氧量5194吨、氨氮152吨,为项目落地腾出更多指标空间。
狠抓落地推进。严格落实“五个一”常态化督导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包靠、专班推进、联席会议、一线攻坚、定期调度、督查通报“六项机制”,抓好总投资1011亿元的183个重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794亿元的139个十强产业项目,推动实施总投资126亿元的23个基础设施和总投资91亿元的18个社会民生项目,推动各类项目能上快上、先进产能应开尽开,年内完成投资400亿元。
提升招引成效。扎实落实“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修订完善产业地图、人才地图和招引图谱,广泛开展产业链靶向招商、供应链渠道招商、头部企业垂直招商、第三方专业招商、平台园区筑巢招商,进一步强化资本招商,把更多的优质资本、高端项目导入昌邑。年内引进500强、百亿元和新业态新模式项目100个,立项落地项目100个,到位资金150亿元。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激发活力中用好发展之“招”。以改革破题破局、以开放赋能赋势,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充分集聚、高效流动。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健全“五极”服务模式,兑现“四零”服务承诺。深入推进全域“无证明城市”建设,推动重点高频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和生活场景中广泛应用。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纵深推进“双全双百”工程。
提高财政运转能力。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的有效衔接,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始终把民生民计作为扩内需、稳增长、促和谐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持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