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8日在衡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衡水市人民政府市长 董晓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进位、勇闯新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展现新气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较好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势能加速集聚。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推动“两重”“两新”落地见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全年争取上级资金286亿元、增长9.8%,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项目个数、资金量远超往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量全省第5。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37个。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0.2%、43.8%和30.1%。持续用力提振消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零售额分别增长70.2%、26.9%。衡水湖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20.3%、19.5%,其中京津游客数量增长39.5%。赛事消费成为新亮点。精准帮扶稳定出口。优化通关、信保、参展参会等服务,推广国际直采新模式,建成跨境电商产业园10家,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成交额再创新高。
(二)结构调整步伐坚实,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立足壮大实体经济,强化科技赋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生态更加优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8%。设立产投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启动全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科技特派团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技术1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a类县达到7个。产业发展提质向新。用好“工业大脑”,推广“共享智造”,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个,新型材料入列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工、教育垂直大模型亮相数博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类示范企业4家。农业基础支撑有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4.4万亩,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创建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果蔬3.2万亩,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化基地6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11家,我市蔬菜占首都市场份额达到1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三)城乡建设协同推进,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滏阳路全线通车,奥体公园建成开放,滏东全民健身中心竣工投用,高铁南站片区一期顺利启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首批10个重点项目全部完工。实施县城建设项目120个,6个县城获评燕赵宜居县城。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主街道“五化”实现全覆盖。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53.2公里。重点打造222个和美乡村,省美丽休闲乡村达到34个。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4,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深层地下水水位回升领跑全省,回补试点工作完成试验场建设。全市营造林32.4万亩。衡水湖入选全省首批“鸟类天堂”,新建成省幸福河湖20条。我市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邯港高速衡水段建成通车,雄商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等有序实施。整治河渠410公里、坑塘139座,地表水灌溉面积增至514.5万亩。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居全省前列。新增5g基站3113个。
(四)改革开放深化拓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成功争取国家、省改革试点201个,79项年度改革任务、13项“一县一特色”改革行动、18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全部完成。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开展经营主体证照“三联式”改革,市级798个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396类电子证照“免提交”,“个转企”业务量居全省首位。“标准地 承诺制”2.0版扩面升级,43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实际使用外资1220万美元。引进央企三级子公司26家,承接京津5000万元以上项目165个。打造雄安衡水协作区“伴随式协作”模式,12个服务雄安新区项目建成投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优服务、强要素、补短板、促提升”和“我为企业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好事”等活动。深化“双盲 分散 透明 远程”改革,民营企业中标率、中标金额占比分别达到88%、69%。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新增经营主体7.6万户。
(五)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坚持财力向民生和基层倾斜,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省定民生工程和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改造老旧小区51个,建成棚改安置房2172套。完成瓶装液化气改装管道燃气8814户,住宅电梯实现智能阻车系统全覆盖。创新推出“先购房、后建制”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新模式。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出台衡水引才新14条,实施衡水学子回归计划,高校毕业生来衡就业人数增长8.7%。新增技能人才2.4万人、城镇就业4.3万人。深化产业就业帮扶,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农村居民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继续提高。扩大医保目录范围,群众就医实际报销比例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0所,增加公办学位7500个。19所公办普通高中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8个“2 2 2”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项目。健康衡水扎实推进。开工建设康养项目45个。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43岁。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全省第1。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深入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举办文化惠民演出2500场,建成体育惠民工程57处。培育建设文化名家工作室、公共文化空间450个。衡水湖马拉松赛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六)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衡水、法治衡水建设取得新成绩。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专班推进,强化融资协调,保交房攻坚战项目交付7058套。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滏阳新河等重点防洪工程如期完工。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力度持续加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大力提升治理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巡视巡察整改,持续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人大代表建议213件、政协委员提案359件全部办复。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信访总量全省最少。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和殷切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成绩来之不易。这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衡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稳增长压力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生态环境保护不够精细,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政府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发扬斗争精神,采取有效措施,下大气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