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吴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吴川市统计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需求稳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湛江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3年吴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1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3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7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3.2:33.6:5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461元,增长2.4%。
2023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8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7%,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90万人,出生率9.81‰;死亡人口0.38万人,死亡率4.12‰;自然增长人口0.52万人,自然增长率5.6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5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32万人。
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6.90万户,比上年增长41.9%。其中,实有各类企业1.10万户,增长15.1%;实有个体工商户5.60万户,增长45.3%;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0.19万户,增长334.9%。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91万户,同比增长197.0%,其中,个体工商户2.57万户,同比增长264.7%。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04万亩,比上年增长0.9%;糖蔗播种面积1.65万亩,增长6.4%;花生播种面积9.53万亩,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11.92万亩,增长3.7%。
全年粮食产量16.19万吨,比上年下降2.2%;糖蔗产量8.42万吨,增长3.3%;蔬菜产量19.63万吨,增长3.5%;园林水果总产量7.03万吨,下降8.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58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3.03万吨,增长12%;牛肉产量0.07万吨,增长25.7%;羊肉产量0.01万吨,下降1.5%;禽肉产量2.47万吨,下降2.4%。年末生猪存栏18.77万头,下降3.2%;生猪出栏39.22万头,增长15.3%。
全年水产品产量10.41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海水产品3.09万吨,下降0.8%;淡水产品7.31万吨,增长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其中,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2.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增长8.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同比增长4.9%,重工业同比下降7.5%。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其中,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9.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同比增长11.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11.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增长16.9%。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4.2%,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20.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77.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9.59亿元,比上年下降0.3%。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的网报企业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9.27亿元,与去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05.41万平方米,增长4.7%。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8.4%;房地产业增加值30.26亿元,增长3.9%;金融业增加值19.59亿元,增长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0.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12.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9.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7.2%。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5%;利润总额下降102.8%。其中,水上运输业营业收入下降39.6%;水利管理业营业收入增长5.3%,教育业营业收入增长4.5%,卫生业营业收入增长1.1%。
全年公路旅客运输总量104.72万人,增长20%;民用航空274.4万人,增长108.4%。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562.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20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为24.04万人,比上年增长11.7%;机动车保有量27.93万辆,比上年增长35.1%,其中汽车保有量11.63万辆,比上年增长5.8%。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0.19亿元,增长0.3%;电信业务总量(按2021年不变价计算)7.98亿元,增长3.7%。年末5g用户73.46万户,增长15.8%。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26.67万户,增长2.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7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0.39亿元,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4亿元,增长7.8%。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52.68亿元,增长7.8%;餐饮收入21.12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增长32.6%,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比重6.3%。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7%,家具类增长20.8%,书报杂志类增长15.6%,烟酒类增长8.2%,化妆品类增速与去年持平,粮油、食品类下降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6%,金银珠宝类下降11.6%,五金电料类下降14.1%,日用品类下降14.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6.7%,饮料类比上年下降21.4%,汽车类下降26.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36.4%,中西药品类下降40.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6.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工业投资下降11.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3%。制造业投资增长74.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3.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7.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商品房销售面积50.75万平方米,增长11.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4.64万平方米,下降0.7%。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9.78亿元,比上年下降19.9%。其中,出口9.30亿元,下降17.4%;进口0.48亿元,下降49.7%。
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个,比上年增长100%;合同外资金额0.004亿元,下降9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0亿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0亿元,比上年增长8.1%(自然口径);其中,税收收入6.22亿元,增长23.4%(自然口径)。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36亿元,下降2.4%。其中,教育支出13.44亿元,下降1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亿元,增长0.2%;卫生健康支出8.22亿元,增长57.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3亿元,下降18.9%;农林水事务支出4.72亿元,下降10.5%。民生类支出43.79亿元,增长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5.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9.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84亿元,增长23.5%。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95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71亿元,占全年保费收入比重45.5%;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24亿元,占全年保费收入比重54.5%。
九、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0元,比上年增长4.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3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71元,增长4.5%。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8.74万人,比上年增长4.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4.65万人,增长1.4%。参加职工医疗保险5.54万人,增长7.6%。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92.22万人,增长0.09%。参加职工失业保险3.47万人,增长5.7%。参加工伤保险3.98万人,增长4.9%。
年末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0.1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79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0.53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8万人,享受高龄补贴27.51万人次。
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20张,收养人员127人。社区服务设施211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53亿元,用于社会福利专项资金0.04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0.15亿元。全年结婚0.52万对,离婚0.10万对。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数(不含非学历培训)5.18万人,比上年下降1.6%;在校生20.51万人,增长2.3%;毕业生5.35万人,增长2.5%。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7人,在校生159人;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31万人,在园幼儿4.07万人。
2023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注:学前教育招生数据为学前教育入园人数,学前教育毕业生数据为学前教育离园人数。
全年组织实施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9家,其中当年通过认定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23家。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97万台(件)。全年完成产品认证企业82个。制定地方标准1项。
全市共建成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在建),气象天气雷达1部(在建),自动气象观测站21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个,国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
2023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约715.1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77.1%;实现旅游收入约22.8亿元,同比增长约61.3%。
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5.3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9%;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3万户,下降19%。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38个,比上年增长5.8%,其中,医院14个,乡镇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慢性病防治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809人,增长13.7%,其中,执业医师1361人,增长8.8%;执业助理医师631人,增长3.1%;注册护士2635人,增长16.0%。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019张,增长8.4%,其中医院床位数3305张,增长11.5%;乡镇卫生院床位数932张,增长3.4%;妇幼保健院床位数392张,与去年持平。
全市体育健儿在重大比赛中,获得全省冠军2人次。为国家输送运动员1人。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运动奖牌17枚,其中,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6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3年日照时数为1918.3小时,比历年平均值偏少3.5%,2023年总降水量为2071毫米,比历年偏多33.2%,雨量充沛,未开展人工增雨。
2023年全市总用水量3.2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6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5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5亿立方米。
20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5879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5%。全社会用电量19.26亿千瓦时,增长8.4%,其中,工业用电量4.6亿千瓦时,增长6.4%。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2%。全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7%,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6.5万吨。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
全市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67%,二类海水占0%,三类海水占0%,四类海水占0%,劣四类海水占33%。
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日平均值分别为10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19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97.2,其中,达到优(aqi≤50)的天数占全年比重66.1%,达到良(51
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2个,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5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全年完成迹地林更新面积1473.96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46公顷(690亩),宜林荒山造林面积46公顷(690亩),封山育林面积约53.34公顷(800亩)。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0.2864万公顷。
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95%。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宗,比上年增长33.3%;死亡13人,增长44.4%;受伤1人,下降50%;直接经济损失98.93万元,下降32.65%。其中,全年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0宗,增长42.9%;死亡10人,增长42.9%;受伤1人,下降50%。工矿商贸(含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2宗,同比持平;死亡3人,增长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