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农改革落实到位,增收扶贫目标完成

  落实三农改革,有力保障农村发展。印发了《宣州区2019年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宣区组发〔2019〕24号)、《宣州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2年)》(宣区组发〔2019〕27号)和《宣州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宣区财农〔2019〕213号),建立健全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出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十九条”,区财政统筹安排1000万元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了区乡村三级抓改革、谋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宣区办发〔2016〕12号)和《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宣区发〔2018〕6号),到2018年底,全区204个村(社区)全面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量化资产总额23.37亿元,界定成员股东75.69万人,发放股权证书22.73万本,并完成赋码登记工作。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变活资源资产,变强主导产业,到2019年底,全区204个村(社区)全部开展了“三变”改革。实现“有集体经营项目、有承接主体、有保底收益”的“三有”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显著,土地流转面积达51.5万亩,流转率达到54%。采取“保底收益 盈利分红”分配模式,全区共有6家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工作,入股农户3371户、入股面积12498亩。

  强化新型主体培育,服务农业增收。“十三五”期间,积极探索以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农业社会化服务广泛参与的农业经营体系。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总数达到233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总数达到38家;正常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12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到5家、18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85人,任务完成率和培训合格率均达到100%。

  推动农民增收工作,脱贫工作顺利完成。“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逐年更新精准扶贫产业到户项目实施办法指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拓宽增收渠道。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7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2%,超过gdp增速,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打造了杨柳家禽养殖集中区、养贤青虾养殖示范区、洪林万亩稻渔扶持示范区等3个产业扶贫示范带,落实了溪口镇四合村茶叶加工项目、东溪村茶叶加工项目、周王镇净蓬村竹炭加工项目、竹子初加工项目、周王镇红洋村家禽养殖项目、周王镇井边村覆盆子种植项目、养贤乡山河村生态青虾养殖基地项目、黄渡乡安莲村大棚蔬菜项目等一批产业化扶贫项目。

  (二)发展问题

  1.农业生产方式仍较传统,现代化技术应用有待提高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应用普及度还不够,种植户、养殖户对生产技术规程掌握不充分,技术规程还没有完全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生产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种植、养殖户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且多数种植、养殖户为散户农民,对农产品质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标准化措施难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2.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待提高,本地产业联动不足

  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农产品以单纯产品销售为主,缺少工艺、文化、服务等内涵,缺乏附加值。品牌影响力不足,区内农产品品牌小而散、多而乱,知名产品品牌与叫得响的区域公共品牌较少。农产品加工与本地农业产业关联度低,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原料与本地农产品不符,对本地农业产业拉动作用低。产业链不完善,一二三产融合不够,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不够,农户分享二三产业经营增值收益不多。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新业态开发不够,带动力有限

  缺乏高层次科创团队,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弱,创新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集中在园区载体,产学研结合薄弱,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仍以园区载体为主,未充分向村镇渗透。新兴业态开发不够,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低。

  4.农村基础设施仍有短板,要素保障水平还待加强

  近年来,我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保障上有较大投入,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要素流动机制仍需完善。农村公路以四级公路为主,技术等级标准较低,路网有效衔接较弱,还有部分联通程度低的断头线、运行不通畅的循环线。另外,农村公路在管、养力度上有待加强,存在部分农村公路超期服役,路面状况不良等情况。我区农村危房改造、乡镇污水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尚未全覆盖,部分乡镇污水厂及网管建设项目推进较慢。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互联网 农村”融合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乏力

  受资源、要素等制约,经营性收入5-10万元的村37个,占比18.14%;经营性收入10-50万元的村109个,占比53.43%,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虽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三变改革,量化了村级集体资产,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配套政策不完善,管理不善等原因,抗风险能力低下,部分村的集体收入缺少持续的增长点。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一)国家战略要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方针要求,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我区须响应国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再次要求,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宣州区“小城市、大农村”特征明显,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势在必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