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政办发〔2021〕82号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鄞州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鄞州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3日

  鄞州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富民之源。“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也是“鄞州制造”锚定“高质量”再出发,推进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加快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鄞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宁波市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订本规划,规划范围为鄞州区域,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并展望到2035年。

  一、“十四五”鄞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鄞州区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指引,以培育“154”千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着力提升制造业产业层级、平台空间、企业主体,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发展质量逐年提升。先后荣获评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域、省市两级政府数字经济督查激励区(县)。列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传统制造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

  1.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20年,全区拥有工业市场主体上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14家,完成产值1440.5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区本级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22.32亿元,同比增长2.7%,规模逐年扩大。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0.2万元/人•年,同比增长6.3%;利润总额91.43亿元,同比增长6.0%;利税总额127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亩均增加值168.8万元/亩,亩均税收(不含出口退税)37.9万元/亩,分别同比增长5.8%和13.1%。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72个,完成工业投资409.3亿元,其中技改投资331.9亿元。

  2.产业结构再迈新步伐。2017年,构建了以高端汽配、智能电器、时尚服装三大优势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光电、医药健康为代表的一批高成长性产业,工业创新设计、科技研发服务、检测检验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所组成的“3311”新型工业体系。2020年,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培育高端装备、汽车零配件、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十大重点产业为主导的“154”千百亿级产业集群。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0%、65.7%、69.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第一大行业,产值283.14亿元,增加值33.1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约10.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46.1亿元,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一。

  3.企业培育再树新样板。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亿元以上企业246家,5亿元以上42家,10亿元以上14家,形成了各能级企业梯次分布的有序格局。十三五期间,累计拥有11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27家市级以上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总数列全市首位。累计新增5家制造业500强、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高端装备制造国内首台(套)产品,9家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

  4.创新动能再获新突破。2020年全区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支出40.54亿元,同比增长4%,占营业收入比重2.7%;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1.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65.7%,高新技术工业投资39.9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投资增长总额65%。大力实施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两个全覆盖”,2017-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施了627个技改项目,实施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16个,累计上云企业15922家,省级标杆企业数量16家,增加工业机器人648台,累计培育市县两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2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市级企业研究院30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49家。云科智造、国研软件列入2020年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文谷科技的数字化工厂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凯发网站的解决方案。新增1家纺织服装产业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累计2家;汽车零部件、激光与光电子应用等2家市级创新服务综合体,总数全市第一。

  5.产业平台再显新活力。2020年,鄞州工业园区、鄞州经济开发区、鄞州投创中心、中国中车宁波产业基地“三园区一基地”共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02.2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1.8%。“十三五”期间,宁波微电子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丰创意广场被评为“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累计新增23家市级以上高星级园区,其中省五星级小微园1家、省四星级小微园区2家,总量全市第一。8718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累计拥有14个镇(街)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数量和绩效评估均居全市首位。

  (二)存在问题

  虽然鄞州制造业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国内先进县市区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自主创新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制约明显,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结构不合理,领军型大企业、平台型生态型大企业缺乏;生产管理模式不够先进,数字化智能化普及率不高;空间布局能级低,产业平台能级不高,资源支撑力度不够稳固。

  (三)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演变期,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制造业发展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困难和挑战也明显增多。一方面,制造强国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开放和区域一体化战略将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扩大内需战略将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升级,为国产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建立市场空间,将有效撬动国内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有利于我区参与构建以“双循环”为特征的新发展格局,巩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浙江自贸区扩容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深入推进,有利于鄞州发挥都市核心区资源、平台、产业集聚优势,吸引更多高端资源要素。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消费需求锐减,贸易和投资明显下滑,我区制造业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和风险隐患急剧上升。美丽中国战略、能源双控、“双碳”战略的硬约束加大,对鄞州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提出新挑战;我区产业大多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短时间难以改变,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突出的产业链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