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成效。全区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培育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市创新发展中的“融沪桥头堡”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省前列,打造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区,成为杭州建设全球数字变革策源地的产业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和关键区域。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十四五”期间,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质量创新型项目,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突破4%;新增省科学技术奖13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30项,以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全面形成。
——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引培一批大院名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载体布局,高标准谋划建设大运河科创城,吸引众多科创资源集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到2025年,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研发中心达到200家。
——创新主体发展壮大。“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顺利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成功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群。到2025年,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创新生态显著优化。“十四五”期间,全域创新创业生态基本构建,科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孵化器战略迭代升级,基本形成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万人,新增各类孵化载体90家,面积55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8家,新增面积18万平方米,累计达到30家,总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0家,总面积突破12万平方米。
表2-1临平区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科创质量 1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3.5* 4 预期性
2 省科学技术奖 项 27 40 预期性
3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项 15.3 30 预期性
科创
平台 4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家 0 1 预期性
5 省级研发中心 家 126 200 预期性
科创
主体 6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 家 578 1200 预期性
7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家 635 1300 预期性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75 80 预期性
9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亿元 48.4 100 预期性
科创
生态 10 全区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21.5 28 预期性
11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含众创空间) 家 4 10 预期性
注:带*为隔年公布数,实际为2019年数据。
到2035年,创新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球科技技术要素和创新资源加快汇聚,在若干战略领域实现国内并跑、领跑。打造创新能力卓越、创新经济领先、创新生态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整体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建成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区,有力支撑“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总目标的实现。
三、创新领域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深度对接浙江所需、杭州所能、临平所向,前瞻布局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时尚智造为主导,工业互联网为支撑,未来产业为潜力的3 1 x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在智能制造装备、生物技术药及疫苗、小分子创新药、时尚产业创意设计、工业app、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方向,集中资源全链条突破,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一)高端装备制造
1.智能城市装备。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进“城市大脑”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现代科技在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城市服务和未来社区中的应用,积极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金融等,支持研发智能家居、智能电梯、智能停车、智慧楼宇、智能动力车辆等,实现软件更新、硬件配套、设备维护、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内容上的全面创新。
2.现代能源装备。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挖掘太阳能、风能等现代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实现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能源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创新,加大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瞄准国际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前沿,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关、柔性薄膜等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等现代能源装备。
3.智能制造装备。加强国产可靠工业控制系统基础研究,重点开展智能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制造单元及生产线等重大原创技术研究和数字化应用。依托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开展智慧工厂传感系统和成套技术研发攻关,集中突破单机智能分析、高精高速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系统协同集成等关键技术。加快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研发,突破专用芯片、标准网络、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执行器等一批软硬件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着力打响临平智造。
4.高端装备关键部品件。着力研究高端装备在复杂环境、复杂工况下高性能可靠服役等关键技术,以“专、精、特、新”为方向,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协同发展装备关键基础件、部品件等。提升发展精密锻造件、铸造件、液压件等,做精做强自调节离合器、工程特种链条、低温贮槽、汽轮机转子和叶轮、风电机组叶片、专用吊钩、钻机头等。开展极端制造前沿技术研究,促进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性能设计制造与集成应用,在基础制造工艺、精密加工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领域打造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在超精密数控加工、激光与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做优。
(二)生物医药与健康
1.医药cxo(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依托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谋划建设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围绕新药合同研发(cro)、定制研发生产(cdmo)、合同销售(cso)等“cxo”专业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引聚高水平“cxo机构”,打造cxo研发服务平台,构建完善涵盖基础研究、药物发现、药物设计、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等环节的完整药物研发体系。深入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形成“cro mah”机制创新合力,推动发展药物分子砌块、化合物研究、制药技术、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估、大分子cdmo等方向的高水平凯发网站的解决方案,成为全国高水平合同研发先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