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级 —— 20

  7 研学旅行基地 国家级 1 3

  省级 2 6

  市级 4 12

  8 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建成

  9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 4

  10 省级文化旅游名区 —— 建成

  11 省级旅游度假区 —— 1

  12 省级特色旅游名镇 2 4

  13 省级特色旅游名村 4 8

  14 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 5 13

  15 文物保护单位(处) 38 新增5

  16 非遗代表性项目(项) 国家级 2 4

  省级 5 10

  市级 6 12

  17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 3 5

  省级 10 18

  市级 54 60

  18 非遗传习基地(所) 5 8

  19 城区标准游泳池 —— 1

  20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 1

  21 城区体育公园 —— 1

  22 自主体育品牌赛事 增加2

  2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 40%

  第四章建设具有浓郁吸引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等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徽州区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落实“文旅名区”战略,打响“相约徽州、乐享山水”品牌,深入推进空间优化、产品创新、产业赋能、服务提质、品牌升级、营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全域旅游等重大工程,深化文旅体产业融合,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浓郁吸引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一、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一体化发展

  (一)主动融入长三角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黄山市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徽州区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文旅品牌积淀,“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长三角最具魅力私家旅游目的地”、“最具文化创意旅游乡村”、“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打响“相约徽州、乐享山水”品牌,面向长三角,优化营商环境,编制专项对接规划,搭建合作平台,推出主题线路、谋划重点项目,参与营销联盟,实施专项行动,抢抓先机,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徽州区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积极推进杭黄文旅廊道建设

  抓住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契机,推进徽州区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主动出击,深化合作,学习借鉴浙江省文旅发展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跨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力争在景区共建共享上实现突破;利用徽州区旅游产品优势,精选线路产品,将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古村落旅游、康养旅游、徽州绿道等接入黄杭廊道旅游线路;创新发展,探索文旅发展“飞地”模式;筹划2022杭州亚运会文旅体合作机会,推动徽州区文旅体借力发展。

  (三)着力推动徽歙屯文旅一体化建设

  充分利用接屯(屯)连歙(区)的区位优势,围绕黄山市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共同发展,在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合作创建的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协作开发、资源共享、市场共建、联合营销,共建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尤其是打通关键节点(飞机场、高铁站等)、旅游集散中心、乡村驿站交通网络,形成旅游轴线、环线,解决乡村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实现全域徽州的基础上融入全域黄山。

  (四)优化一轴两环三组团空间格局

  徽州区旅游已初步形成了“一轴贯全域,三团共发展”的空间格局,但存在轴线功能不完善,三组团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为此,依托s103南连黄山市集散中心——屯溪,北接黄山风景区,纵贯徽州区7个乡镇的区位优势,打造徽州风景道,辐射徽州全域,融入黄杭廊道;南部组团,依托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拓展空间范围,丰富旅游业态,讲好红色故事,增加体验内容,延伸产业链条,高举高打“扬铁军精神”“守初心担使命”的红色品牌;中部组团,提质增效,增减适度,内涵发展,进一步壮大提升徽文化研学研修旅游品牌,实现非遗活化传承,打造文旅ip,完善康体养生新业态,开启夜游新模式;北部组团,利用山乡和物产资源,塑造徽乡生活度假品牌,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完善自驾游服务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加节庆频次,唱响“绿水青山,乐享山水”口号。

  专栏1空间优化整合工程

  ●旅游节点建设:黄山风景区换乘中心潜口站、古徽州旅游区游客中心、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

  ●旅游轻轨对接工程:利用旅游轻轨t1线徽州区段及潜口、呈坎、富溪3站点项目建设,做好文旅体对接工作。

  ●乡村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呈许公路,潜唐旅游公路扩建,s103徽州区段改建,景区道路提升,古村镇街巷整治等,潜口自驾车研学营地。

  ●徽歙屯文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协作开发、资源共享、市场共建、联合营销等工作。

  ●组团功能提升工程:突出各组团主题定位,强化旅游功能,分工合作,错位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融入长三角和杭黄廊道行动计划:走出去,请进来,推进文旅产业共融、营销共推、市场管理共促、文化交流共享。抓住2022杭州亚运会契机,谋划文旅体的发展。

  二、创新文旅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景区化”创新

  围绕“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和“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的发展定位,全面实施“ 旅游”战略,着力推进景区化创新创建工程,让长三角共享大花园。实施村落景区化工程,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景区”的成功经验,制定村落景区标准,在美丽乡村和微景区工程基础上,实现“美丽经济”;实施道路景区化工程,在徽州绿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完善标识标牌,建设驿站、观景台、摄影点、旅游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绿道的休闲游憩和服务功能;实施场馆景区化工程,在谢裕大茶叶博物馆成功申报4a级景区和圣丹源石斛园景成功申报2a级景区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博物馆、农业生态园等景区化建设;实施开发区景区化工程,徽州区经济开发区企业众多,通过景区化建设,既可以开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又可以借此美化环境,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尤其是开发区内的绿色食品产业和软包装产业,通过研发徽州区特色商品和特色包装,直接连接市场,形成徽州区特色商品和包装品牌。

  (二)融合创新

  进一步实施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工程,推动景城(村)融合,在岩寺镇、潜口镇、呈坎镇、西溪南镇等镇区实施景城一体化工程,交通、河流、湿地等进行线状景观建设,街道、公园、旅游服务集中区、文化娱乐场所,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实施业态创新与融合工程。文旅融合,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原则,传承徽州文化,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农旅融合,发挥农业多功能,促进乡村振兴;深化“互联网 旅游”建设,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开展数字文旅促进行动,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旅水融合,扩展丰乐水湿地空间,增加水利景观,开展亲子、摄影及水上活动;旅体融合,巩固深化“中国徽州国际乡村慢步大会”、“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徽州区户外趣味体验赛”、“登高健身大会”、“农民运动会”、“徽州花田跑”等徽州传统赛事,进一步挖掘徽州康养健身文化,发展健身康养旅游;场所融合,各类旅游场所、文化场所,尤其是区域内的前台场所,赋予徽州文化内涵,增加观赏和体验内容,着手推进呈坎服务区、潜口换乘中心的旅游化和文化化建设,尝试发展立体化、情景化主题村落演艺。

  (三)网红经济创新

  稳步发展网红经济,开发网红打卡景点,以美丽乡村资源为依托,制定徽州区网红打卡点三年建设计划(2020-2022年),每年形成3-4个如童趣虹光、进士洪坑、“藕”遇东山、清凉光明、云上呈阳等网红打卡地;适度引进或投资网红项目,如针雕墙、彩虹滑道、蹦床、娃娃机、摇摆桥、钻石隧道等,增加休闲性和体验性,活跃旅游气氛;引进培育网红达人,重视丁真、李子柒等网红现象,鼓励通过直播、短视频宣传家乡美、家乡好,持续引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