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发展机遇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紧抓黄山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优化全区旅游产业结构,健全旅游综合管理体系,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旅游业对全区经济转型、特色发展、乡村振兴、创业就业等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挑战

  (一)疫情风险与挑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态势,国内疫情防控已经转向防输入为主,社会经济全面恢复,文化与旅游产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但是疫情防控形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势必影响文化和旅游的市场。疫情以来,我区文化旅游产业遭受到巨大影响,尤其是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近乎腰斩,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3.14%和50.41%。

  (二)区域旅游竞争挑战

  在入境旅游受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情况下,各地都注重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各地“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发力点。黄山市区县间文旅产品尤其是古村落观光产品方面同质化问题突出,因此我区在文旅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及其创新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产业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挑战

  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进一步深化“旅游 ”、“ 旅游”、“文化 ”等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实施文旅体农多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需进一步探索其实现路径。

  第三章“十四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支点。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和文旅体融合深化发展的新形势,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贯彻实施“文旅名区”战略,围绕文旅农体融合发展主线,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全省文化旅游名区为抓手,增加优质文旅体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效能,优化服务环境,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面打响“相约徽州、乐享山水”徽州旅游特色品牌,将文旅体产业培育成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服务好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进旅游为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构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质优良、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满足旅游特色化、多层次需求。

  (二)坚持文化铸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旅体工作,将其贯穿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融入文旅体工作各环节各方面。保护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

  (三)坚持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 ”“ 旅游”,实现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协同发展。

  (四)坚持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主体,加快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统筹谋划实施一批文旅体融合发展重点工程,丰富产品内涵,壮大市场主体,强化标准引领与政策引导,提升市场治理能力,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品质提升与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共建共享

  坚持以市场为主体,通过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引导社会参与文化和旅游发展与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建格局。紧紧抓住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好满足人民旅游需求。提升旅游经济“硬实力”,加强文化的“软实力”,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六)坚持创新驱动

  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推进数字文旅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加快建设旅游信息平台、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网上咨询和预定服务。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深层次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贯彻实施“文旅名区”战略,坚持全域化思路,巩固提升现有景区品质,加强特色小镇、美丽经济业态植入,深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见成效,推动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全新的文旅农体融合一体化产业链,推进文旅体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文化旅游名区,打响“相约徽州、乐享山水”特色品牌,努力将徽州区建设成具有浓郁吸引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指标

  文化事业产业取得新进展。深度挖掘徽州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推进徽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全力打造文化强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区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总分馆制建设,区图书馆争创国家二级馆,加大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夯实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利用,新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左右,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和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力争新增规上文化产业企业8家以上。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廉政馆、小练、小坞、碣石等红色教育基地,持续办好“红色课题”和“红色文化进百村”活动。

  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域旅游深度发展,全面提升徽州旅游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打造具有浓郁吸引力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旅游接待总量突破1100万人次(2019年678.12万人次,2020年4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75亿元(2019年46.3亿元,2020年31.96亿元),新增限上旅游企业8家以上。

  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完成区级“五个一”和乡镇“三个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按照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小区体育设施达到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3平米以上,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平米以上要求,完善好小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培养1至2个自主体育品牌赛事。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活动质量,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改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文旅体农融合取得新提升。坚持“旅游 ”“ 旅游”发展路线,依托高a级景区、特色小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徽州风景道等品牌,大力推进文旅体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农业多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康养、红色传承、文化体验、研学教育、乡村体验等旅游业态,推动徽州区经济协调发展。

  徽州区“十四五”文旅体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发展指标 2025年

  实现指标

  1 旅游接待总量(万人次) 474 1100

  2 旅游总收入(亿元) 31.96 75

  3 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家) 新增8

  4 限上住餐企业(家) 新增10

  5 a级旅游景区 5a旅游景区 3 3

  4a旅游景区 3 新增1-2

  3a级景区 2 新增2

  6 旅游民宿 甲级 —— 3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