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支付增长协同发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行动,更新完善外出人员信息库,加强政策供给、宣传引导、项目对接等,建立健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机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适宜产业向黟县各区域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对有需求、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免费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实用技能。

  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借鉴“两山银行”经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开发山水生态、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培育农家乐体验、农村电商、农超对接等新业态新模式,做深大旅游、大健康等深绿产业,推动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深入推进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带动村集体及群众增收。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特”思路,鼓励各乡镇、村根据各自资源禀赋特点、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富硒、富锌土壤资源这一优势,鼓励农村集体经济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将资源变资本变资产,走强村富民新路子。发挥宏村、西递带动作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项目作为经济薄弱村合作联合参股的发展项目,项目经营红利返回给经济薄弱村分红,走联合发展之路。

  (四)聚焦农业发展现代化,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1.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以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线,围绕“五黑”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优质良种的繁育工作,每年支持5个以上育种项目,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选育一批质量好、产量高、多抗和广适性的农业新品种,致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加强与省农科院六个技术团队的合作,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攻关行动,在茶叶高效生态栽培、黑玉米高效种植、蚕桑生产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种质资源—品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为核心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升黟县农业核心竞争力。

  2.加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

  培育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实施。大力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普中国乡村e站等农业科技平台的创建与建设,加大与省内外农业大学对接合作,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等领域,将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和成果落到各村,建设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3.营造农业科技创新氛围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落实力度,建立完备的企业创新优惠政策、拓宽企业创新的资金渠道,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全方位调动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牢固树立开放创新理念,增加资金投入,推动实施农业合作战略,积极吸收省内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持续提升我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五)聚焦农业基础现代化,实施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格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强化粮食生产功能,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生产基地等建设,保护重要农产品生产。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单元,实施全县推进的要求,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土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达标、生产方式先进、村庄环境整洁、服务设施健全、连片集约经营、产出效益较高、建后管护到位”的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重点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强化政府资金引导,鼓励支持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立形成“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到2025年,全县建成旱涝保收、相对集中的高标准农田3.7万亩。

  2.构筑现代化农田水利网络体系

  完善农业主产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普及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态引水补水网络,推进小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提高农田排灌标准。深化灌排区集中连片系统治理,着重加强中小型灌区灌溉与排水功能、新建和加固改造拦水堰坝、新建机电井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3.打造便捷高效农村交通体系

  完善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体系,持续推进干线公路、乡村道路、风景廊道等道路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结合黟县东站、高速公路出口、西递、宏村旅游集散中心布局县内旅游公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实现公交线路与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衔接。加大县乡道和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保能力,美化县域路境。织密农村路网,优化道路等级,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养护工程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到2025年,全县三级以上公路实现乡镇全覆盖。

  4.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五黑”产业园区探索建设数字田园,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和装备在农作物种植上的应用,发展智能“车间作业”。利用卫星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五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土壤环境、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农业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

  (六)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实施治理体系构建行动

  1.坚持政治引领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落实到基层治理各方面。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大工作讨论决定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巩固拓展农村基层党建“逐村培强、整乡推进、全县提升”三年行动成果,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乡村治理网格优化行动,建立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村党组织为主体、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为基础的全员参与、职责分明的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确保网格事件及时、高效办结。

  2. 强化法治保障

  推进法治政府和民主法制建设,优化法治环境,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加强平安乡村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严格执行《关于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的意见》,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的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水平。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开展模范守法家庭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法律服务下沉,开设法律讲堂,引导农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解决问题;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行政村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3.提升德智教化

  统筹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省“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示范试点,探索建立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乡村治理黟县样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深做实“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德治知识竞赛等建设活动,强化思想道德教化作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黟县好人”典型事迹,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建立“信用黟县”大数据平台,组织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录入和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农村的征信系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