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育新热点、新消费

  积极挖掘高校群体消费潜力,保障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周边商业空间用地需求,建设快递站点、购物中心、电影院等生活娱乐设施,将人流量充分转化为物流和经济流,推动提升休宁消费的新热点。坚持办好各类节展会,创新节展会形式和内容,努力扩大节展会消费规模。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利用“快闪店”、品牌首店等多种形式下沉市场,发展首店经济,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商业品牌,扩大品牌消费规模。扩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中介咨询等服务消费,推进消费扩大升级。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促进体育消费,举办体育消费节,发放职工健康卡,积极探索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发展体质监测、运动康复等体医融合项目,加快提升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探索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促进商旅文体消费协同、跨界融合。

  第三节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园区,整合和规范现有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建设城区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昌景黄高铁、德上高速、黄山机场迁建、齐云山通用机场建设等重大项目,推进绿色空铁物流园建设,锚定多式联运国际陆港战略目标,强化高铁货运、普铁货运、配套服务和溢出功能,完善黄山至宁波港外贸海铁联运双向通道,打造全国高铁物流先行试验区、长三角绿色产业物流互通承载区。发展制造业物流,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用,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厂房、土地资源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快皖新物流园、昆仑物流、东临溪镇仓储物流园、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规划好建设用地,实施优惠的减免税政策及用地租金政策,吸引国内、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物流公司入驻建园。完善仓储、分拨、配送等物流设施,推进公用型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分拨中心,末端配送节点的三级配送网络建设,构建“通道 枢纽 网络”的物流运作体系。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方式,推广应用移动冷库等新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对外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对内推动物流资源整合,建设集镇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板桥乡泉水鱼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多温层节能冷库、加工配送中心、末端冷链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健全、功能完善、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补齐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短板,完善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能力。

  (二)推动城乡客货邮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畅通城乡商贸物流通道,促进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高效衔接,将“客运、货运、邮运”有机有效进行整合融合。促进城市配送资源“下行”,优化农村快递资源配置,健全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培育农村配送市场运营主体,鼓励各快递公司协作,进行集中分拣、开展共同配送。建设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促进快递末端配送、服务资源有效组织和统筹利用,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供集约化服务集约化配送,开展联收联投。完善农产品“上行”高效通道,支持生鲜农产品及食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预冷、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和面向城市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低温加工配送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冷藏、运输等技术,建设农村生鲜农产品末端冷链设施。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充分利用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即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发展订单和定制农业,扩大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鼓励与支持泉水鱼、果蔬等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连锁超市等合作,开展直销连锁配送。高效衔接城乡配送网络,提高物流网络覆盖率,创新物流运营模式,整合社会运力和分散货源,加快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县乡村三级网络为主的城市配送体系。县域配送中心整合资源,集中仓储、配送,乡(镇)配送点依托超市、邮政快递网点、农资站等网络资源,村级配送点依托便民店、三农服务站等现有村末端网点。进一步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邮政终端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推进客运、物流、邮政、快递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建设,努力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促进农村电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发展,鼓励“互联网 ”农村物流新业态发展。

  第四节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国际市场拓展、引导外贸集聚发展,推动茶叶出口贸易和高新技术产品引进,打造眉茶出口集散中心,促进全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引导外贸集聚发展

  以商山镇为核心,依托安徽省茶叶加工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推动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眉茶出口集散中心,加快形成产业特色明显,产品集聚程度高,出口增长较快,具有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茶叶出口集聚区,倾力打造“中国眉茶第一镇”品牌,不断提升“商山眉茶”品牌效益。促进外贸服务平台搭建,以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等为重点,支持基地建设研发设计、试验检测、国际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基地内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加强出口茶叶、农产品质量提升工作,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加强与安徽自贸区三个片区协同合作,结合安徽自贸区黄山联动创新区建设契机,推进茶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体系和证书互认。加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完善出口产品质量检测公共平台,支持出口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