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旅业态融合发展。围绕“田园徽州、烟雨徽州、村落徽州”主题定位,做好“山水”文章,做活“人文”特色,做优“乡村”品牌,做精“农旅”产业,以农旅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丰富农旅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提高黄山农旅业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农旅互促互兴、产业互补互融”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依托,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创建工程,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湿地观光、休闲运动、创意农业、夜间经济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研学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生态教育、夜购产品等服务。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旅产业。结合新安医学和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实现从农业(中草药的种植采集)到文化旅游业(高端疗养服务、健康养生度假)的融合发展,构建包括中医药康养旅游、山地康养旅游、田园康养旅游等具有黄山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康养旅游产业体系。大力推动我市“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支持有条件的村有序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积极探索制定景区村庄创建标准,有序推进a级景区村庄创建。实施徽风皖韵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持续推进歙县“蓝田桃源”“四月乡村”以及祁门县“十里茶乡”田园综合体建设。继续抓好20个重点区域油菜优质高产示范片,积极利用歙县枇杷节、祁门红茶节、猴魁开园节、黟县桃花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开发包装一批茶乡游、菊乡游、油菜花海游、竹林氧吧游等生态旅游业态,完善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旅型伴手礼开发,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农业、众筹农业等新业态。支持农民发展休闲农庄和农(林、牧、渔)家乐,组建完善休闲农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区。分批创建休闲农业园区、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重点县(镇),到“十四五”末,打造20个市级农旅特色产业乡镇,创建100个左右具有黄山特色的a级景区村庄,培育5000户农旅经营主体,带动5万以上劳动力就业,力争实现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智慧农旅产业。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推行“互联网 ”思维,依托各地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农耕采摘体验农业,建设包含吃住行购娱一体的农旅电商平台,开发订单式、定制式农旅服务产品,开展电商营销,实现乡村旅游宣传、管理、接待、农特产品销售、网络营销的信息化、便捷化。建设一批集vr全景可视化、互动体验式、农旅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绿色农业发展成果和绿色农产品、农旅特色旅游凯发网站的产品展示接待中心。广泛开展美丽乡约自驾游、“品位歙县、自在乡村”、农民丰收节、龙虾节、渔文化节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提升黄山特色农旅产品的公众知晓度和认可度。

  专栏四 三产融合六大工程

  1.开发一批农特产品

  以“田园徽州”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为抓手,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转换、营销体系,走出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现代农产品发展之路。广泛布局农旅商品购物点,将各地特色农产品引入民宿或休闲场所品尝体验、展示展销。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产业深度融合,加速乡村绿色果蔬、农特产品走向网络终端市场。同时,鼓励开发具有黄山特色的乡村农特产品伴手礼,就地就景区转化为旅游商品,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2.培育一批休闲农庄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要素资源和用地指标,对三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以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百佳摄影点、特色小镇和绿色农业产业化基地为载体,搭建农旅深度融合的多功能休闲农庄。鼓励各地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传统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引领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发展转型。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批农业产业鲜明、旅游功能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年接待能力强的休闲农庄。

  3.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加速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多元化经营。加大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指导协调,强化行业监管,创建有知名度的地区休闲农业企业品牌。借鉴外地经验,引入社会资本、工商主体,促进休闲观光型、体验农业型、生态游览型、乡村美食型、康养研学型等多形态的休闲农业发展,将休闲农旅企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力争到2025年,创建一批类型各异、效益明显、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旅企业。

  4.打造一批旅游名村

  按照“乡村景区化”要求, 以景区化思路打造村庄,赋予村庄更多旅游功能,加快实现美丽乡村“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百佳摄影点等资源优势,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主题,保留和凸显乡村风貌和乡土民俗,建设康养小村、运动小村、美食小村、民俗小村、非遗小村等旅游村庄。力争到 2025年,建成一批村容整洁、管理有序、旅游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景区标准旅游村庄;推出康养度假、避暑纳凉、果蔬采摘、运动休闲、科普研学、民俗体验等注重游客参与体验的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5.举办一批乡村节赛

  打造徽州农旅节庆品牌,整合乡村旅游和农事资源,以“节庆 旅游”“节庆 生态”“节庆 互联网”等多种模式,推动农旅融合、产业兴旺。传承、挖掘优秀民俗传统和民间文化,对接乡土风情,延伸田园经济,策划特色鲜明、四季分明的乡村狂欢节、秋收美食节、非遗文化节、农民运动会等多样化的群众性乡村节庆赛事活动,形成农旅节庆品牌联动效应,带旺乡村人气。每年均策划举办一批具有徽州乡土特色、主题各异的乡村节庆活动。

  6.招引一批农旅项目

  以项目为抓手,打造集绿色农业、生态产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创意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推动品质乡村旅游、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旅招商引资新渠道,加大资源整合和产业招商力度,引入投资客商,打造农旅特色小镇、美丽休闲乡村等有一定规模的农旅大项目。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强化要素集聚、创新经营机制,吸引高质量农旅融合项目落地,带动本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包装推出一批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有产业带动力、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旅融合招商项目,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作。

  第五节 聚焦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不同优势,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加强家庭农民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民范围。开展家庭农场培育高质量发展整县试点创建,加大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力度,积极总结并宣传推介一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通过支持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涉农项目等方式,引导家庭农场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强家庭农场统计和监测,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到2025年,家庭农场达到3000个以上。

  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茶、菊、中药材、特色养殖、果蔬种植等产业,创建一批有规模、有品质、有活力的精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发展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流通、直供直销。同时,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开发由单一农产品向农旅休闲观光、农事活动体验、健康养生度假等多元化农旅服务产品供给延伸;支持有条件的美丽休闲乡村实现集体经营主体“公司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到202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2000个左右。

  补齐龙头企业产业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农业物流、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设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种养殖、加工及与物流相配套的全产业链项目,打造生产、加工和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力争到2025年,全市产值超1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家、超亿元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320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规模达到200亿元。

  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理服务发展,支持各类服务主体向小农户提升低成本、便利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的示范服务组织,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积极推进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畅通供需对接渠道,探索通过服务平台实现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信息线上对接、线下服务的有效运营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300个。

  引导社会资本广参与。通过农旅业“双招双引”,引入一批有资本、有情怀、有含量的农业和旅游业方面的企业、人才,投入乡村绿色农业发展和农旅全产业链发展。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下乡投资,支持和鼓励发展以有一定运营能力企业为主体、农民参股的“公司 农户”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