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呼应公众关注的环境热点和焦点问题,从环境质量改善出发,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坚守生态底线,增强经济实力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三条红线,优化三类空间格局,促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产业为主导、绿色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发展格局,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精准施策,科学治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瞄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重点问题靶向施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云平台在环境监察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精细分析、精准管控、精量治理相统一,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多元共治,协同联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加强产业、区域、社会、制度协同,上下联动携手并肩,共建共治共享共赢。
(三)规划目标
“十四五”环保目标的确定,宏观上与望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一致、相衔接,微观上以“十四五”生态环境状况为出发点,结合省、市“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相关考核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排名全市前列,全县主要河流和湖泊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消除县城及乡镇政府驻地以上黑臭水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省控、市控要求;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得见蓝天、碧水和青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基本实现,绿色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绿色生活成为新时尚,公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系统健康、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管理有序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具体指标
为落实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和安庆市生态环境局下达的考核指标任务,实现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目标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大类17项指标,见表1。
表1 望江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环境治理 1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μg/m3) 33.5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2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86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3 地表水质量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90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4 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 -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5 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预期性
6 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 -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预期性
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50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8 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减少(%) -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预期性
应对气候变化 9 单位gdp能耗降低(%) 7.5%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10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8.5%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11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预期性
风险防控 12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约束性
13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完成市下达 预期性
14 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起/万枚) /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预期性
生态保护 15 生态质量指数(新ei) 75.2 ≥75.2 约束性
16 森林覆盖率(%) 16.10 完成市下达考核要求 预期性
17 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15.71 ≥15.71 约束性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行动,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
全面落实《安庆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围绕“五控”措施,突出“五个精准”,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打出组合拳,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十四五”末空气质量达二类区标准,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深入实施城镇、工业、移动源等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的协同控制和综合污染减排,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市领先、全省前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优化产业结构
加速化解和淘汰低效和落后产能,通过产能置换等手段提高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快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聚力发展首位产业,打造绿色制造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2、优化能源结构
加快能源消费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推动全县能源消费的清洁化和低碳化,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降耗技术;加快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产业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支持重点行业改造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3、优化运输结构
发展低碳交通,力争尽早启动望江长江公铁大桥、宿望宣城际铁路、通用机场、s34北沿江高速和蕲太高速东段建设以及省道升级改造。加快车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县城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老旧燃气车辆。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建立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推进重型柴油车obd远程在线及“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推进岸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