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健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发挥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监测预警、发现报告、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等环节职责清晰、无缝对接,确保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实用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规范决策主体和处置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及机构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提升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置水平,完善首诊负责、联合会诊等制度和处置流程,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处置能力。依托市级综合医院,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伍,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救援力量整体调动与支援机制、病区转换和酒店(宾馆)征用机制。
5.夯实群防群控机制。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派出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参与防控的协同作用。优化“双报到”机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网络。积极培育公共卫生专业社工、志愿者、网格员等,加强培训与演练,打造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后备役”队伍。
6.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建立“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发热门诊筛查—定点医院收治”的分级诊疗体系,在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设置筛查定点、收治定点、后备定点、重型病例集中收治定点,按需设置应急救治设施和方舱医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实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消化、心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应急物资配置,鼓励企业、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
专栏2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 慢性病、传染病与地方病等防控: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项目。开展癌症早诊早治等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实施艾滋病、结核病、丙型肝炎等项目干预行动。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源性高碘病区改水工作。
♢ 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衡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
设项目;按照“保急需、保必需”和“填平补齐”的原则,支持县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设备配置。
♢ 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工程:实施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
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衡水市中医医院新院区、衡水市第二中
医医院能力和诊疗环境提升、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枣
强县人民医院平疫结合病房等项目。支持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
力建设。
五、提供普惠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
围绕我市“三城两基地”的功能定位和“1个市域中心城区、7个次中心小城市、多个重点镇”的现代城镇体系布局,统筹市、县两级医院建设,依托市办医院和实力较强的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市办医院以“一院多区”模式向中心城区中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域布局,鼓励各县(市、区)公立医院提标扩能,各县(市、区)以具备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特色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布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进一步推进京津衡医疗协同发展。
(二)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健全预约诊疗制度,逐步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有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稳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升综合诊治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完善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建设。完善智能化调度系统,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三)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质量
健全医疗质控体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医学伦理规范、从业行为规范,推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联合体内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健全护理服务体系,增加护士配备,强化基础护理,实现二级及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在医疗联合体内将优质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体系,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其他重点监控药物等为重点,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推进临床合理用血。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严格落实医院安保主体责任,健全涉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系统、科学、智慧的医院安全防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