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强化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提升妇幼保健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综合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建设,设立助产技术培训中心。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落实贫困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经费。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到2025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推行国家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加大“两癌”筛查。加强妇女卫生健康保健,妇女常见病检查率逐年提高。加强儿童疾病防治和意外伤害预防。

  (三)加强“一老一小”健康管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加大宣教力度,制定计划,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教工作。重点人群疾病干预工程:加大检测力度, 对重点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干预。

  (四)加强精神疾病职业病防治。推进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医疗康复能力;加强栾城人民医院心理专科建设,提高基本医疗能力;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配备1—2名专职精神病防治人员,提高最前沿的检测和筛查能力。至2025 年,全区每10万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区级心理危机干预援助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能力,制定预案,加强演练,在面对各种突发灾害和事件时,能够即时启动,开展救援。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工程:从家庭层面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减少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和复发率,解决已患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青少年的治疗、康复及复学问题,形成学校——医院——学校的闭环管理。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开展尘肺病攻坚行动和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强化源头控制,抓好“三同时”监管,做好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培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现状评价,加快创建健康企业。

  (五)着力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按照常住人口配置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全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完善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口做好流动人口聚居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关爱留守人群特别是留守儿童,在区、乡(镇)、村开展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

  (六)着力保障残疾人健康服务。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城乡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设施。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

  五、持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基层机构“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加强师承教育,组织名中医师带徒,强化肛肠、骨伤等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广泛培育中医名科。逐步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在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设立“治未病”指导室。大力推进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

  (二)着力强化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逐步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4—0.6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区中医院建设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对在职在岗以西医药知识为主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其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方法,鼓励基层西医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辖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至少培养 1名适宜技术推广人员,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展6类以上、每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站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四)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大力倡导“大医精诚”核心价值理念,继续搞好中医药文化示范医院创建。深入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业和文化精品,努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六、持续推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

  (一)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支持社会办医发展,为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在人口新增区域开设医疗机构。扶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特色专科、基层服务、健康养老、医学检验、健康管理、医疗旅游、健康咨询等医疗资源紧缺的方向和空间。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规划限制。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实行告知承诺制,取消床位规模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到2025年,社会办医占医疗机构总量比例达到50%左右。

  (二)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进入老龄化的必然趋势,逐步健全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老年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支持引导综合性医院发展老年康复、护理等专科建设,强化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老年人医疗康复体系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高龄、失能、慢性病老年人。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养老医疗联合体。

  (三)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更多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积极发展高水平、连锁体检机构和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加快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养生和医疗健康旅游。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广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保险。研究制定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稳定可持续的卫生与健康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健康服务业信贷、债券等融资支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