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紧密。与房山区及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深化,资源推广、交流互鉴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各具特色、资源共享、东西平衡、南北互通的区域文化旅游圈。
到2035年:进一步建成文化引领的活力丰台、文旅融合的中心城区。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平建成,文化影响力与旅游美誉度显著增强,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成功培育若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文旅品牌,为未来丰台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五)空间布局
丰台区历史文化资源遗存丰富、特色鲜明,有着许多在国家层面具有极高价值及特色的文化遗产片区。未来五年内,将全方位构建“一轴一带三区十景”的文化发展空间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轴一带领三区,一廊融合串十景,红绿交织贯两岸,文化多点联万家”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文化特色、文化脉络和文化资源的关联融合机制。
继续强化“一轴”、“一带”:“一轴”,即首都南中轴丰台段。配合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提升南中轴丰台段文化功能与国际交往功能,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展示平台。“一带”,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丰台段。依托区域内重要文物资源、红色旧址、革命旧址、民俗遗址、历史街区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价值精神,展现古都今韵,传承人文精神,在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中的统领作用。
重点建设“三区”(即莲花池-金中都、南中轴-南苑、卢沟桥-宛平城-长辛店三大文化板块):重点建设卢沟桥-宛平城-长辛店文化板块,以承载国事纪念活动、国际和平交流、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文化体验等功能,推动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建设。实施长辛店老镇有机更新,以文化驱动为核心,传承老镇价值,打造复兴引擎;重点建设莲花池-金中都文化板块,以丽泽金融商务区为带动,以建设金中都城遗址公园为核心,结合莲花池和凉水河等历史水系,突出其作为北京建都建城起源地、传统戏曲文化传播地的文化特色,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重点建设南中轴-南苑文化板块,以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为核心,恢复城南历史生态风貌,在南苑-大红门地区规划建设中突出其作为大国首都的轴线功能和中心城区最大绿色开放空间的作用,积极贯彻落实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的要求,深入挖掘再现皇家苑囿功能、政治外交功能、生态水系功能等,赋予城市新功能。
形成“一廊”:即在“三区”的基础上,串联永定河丰台段东西“两岸”的丰富文旅资源,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构建联动全区、优势互补、贯穿东西的融合发展连廊。充分利用各类景区公园绿地空间的串联,建设连通全区的骑行、步道等环线,设置“景观步道”、“历史步道”、“休闲步道”,联系通达“三区”“十景”等各类文化资源,实现可游性、增强体验度、提升获得感。
集中打造丰台“文化十景”(即包括卢沟晓月、宛平烽火、长辛槐荫、中顶花钵、中都溯源、航天逐梦、南苑秋风、红门锦绣、园博飞花、南宫叠彩等在内,精炼提升丰台重要文旅资源的丰台文化“十景”),深度提炼丰台区历史文化要素与文化脉络,让“十景”成为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的区域文化展示利用体系、表达体系、景观体系与传播品牌。结合物质化人文景观的建设打造与非物质化人文内涵的延展表达,依据“十景”各自现状和成熟度,系统规划分期实施,持续深化相关传播体系与展示利用项目建设,开发百姓家门口好去处,拓展主客共享的社交休闲、游览体验、文化消费、配套服务等空间,讲好丰台城市故事,增强丰台城市魅力,鲜明丰台文化形象。
整合区内“红绿交织”文旅要素,点亮区内多个文旅节点:“红绿交织”,即丰台区内的优势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资源,点亮区内“多点”(即区内多个文旅节点),串联区内历史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创意产业、公园绿地、城市公共空间和生活保障类节点,结合文化特色进行内涵传播,塑造文化氛围,用最亲民的方式传递文化特色,激发丰台城市活力,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引导公众文化教育,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以文化景观引领文旅体验,以文旅体验丰富文化景观,带动区域文化和旅游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融合发展。
四、发展任务
(一) 立足需求,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优化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布局,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落实总规要求,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补齐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弱项,提升文化服务能级。按照“一体两翼”东、中、西布局,继续推进科技园区原45号地块区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工作。按照“最小改动,最小投入,最大效益”的原则,对现有区级文化中心优化提升,保留图书外借、图书存储、自习室和流转配送等功能区,增加文化馆艺术普及、活动排练、非遗展厅等功能。推进河西分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河西地区加强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的重要举措。建成区档案馆。推动方庄综合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织密基层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文化服务身边化。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利用各级财政拨付的文化类资金和各类社会力量,新建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街镇级文化设施,逐年推进未建有综合文化中心的街镇实现建有率达标率,已建有未达标的综合文化中心实现提档升级。结合“疏整促”金钥匙重点攻坚,整合腾退空间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分类指导,聚焦未建有文化室的社区(村),采用新建、改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等多种方式,完成建设任务。加大新建居住区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移交和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