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主要指标
海淀区“十四五”时期农村城市化发展指标体系包括“4类26个指标”。其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设9项指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村现代化设6项指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设6项指标;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设5项指标。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以高质量农村城市化推动率先全面乡村振兴
一、推动实现高质量农村城市化
坚持农村城市化方向不动摇,坚持按照首都中心城区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农村地区,推动农村城市化与中关村科学城发展一同谋划、一并推进。推进落实“三山五园”地区、“马上清(青)西”地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等重点功能区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开发计划等,深化落实减量、集约、融合、创新发展,在推进从园区运动向建设创新城市转变进程中构建新型城市形态。基本实现所有非保留村的村庄腾退,加快安置房建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依法有序推进撤村建居,逐步消除村居交叉并存形态,实行现代化社区管理,有效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居交叉、管理不顺等问题。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高重点地区居住用地及配套用地占比。以镇为基本单元统筹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用地指标等,一体推进空间规划、城市设计、产业布局、创新生态、建设管理,实现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职住平衡。引导集体经济功能优化和质量提升,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产业。推动集体产业和中关村科学城创新产业有效对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和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持续开展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生产经营等安全综合整治、有效推动各类隐患整改消除。加强人口监测,严格水电气使用管理,降低人口倒挂比。合理组织布局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弥补历史欠账,补强地区短板。鼓励各镇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提升转非后农民就业水平和财产性收入,促进有效就业。
二、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南区三镇全面城市化
推动南区三镇全部撤村建居,消除村居交叉并存形态,实行现代化社区管理。调整优化南区三镇区域功能和业态,推动腾笼换鸟、有机更新、提质增效。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发展高精尖产业和创新服务业,配套建设租赁住房,配备便民生活服务。高质量推进“一道绿隔地区”农村城市化,重点推进土地征转、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吸纳本地就业能力。
创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加快东升科技园二期、三期建设,发展大信息、大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打造创新、金融、政策、生活一体服务链条,构建高品质科技园区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核心区)、常青产业园、巨山创意园、树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功德寺集体产业项目及水磨地区集体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玉渊潭科技商务滨河长廊,聚焦总部经济、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提高创新发展水平。
有序推进减量集约优化和城市有机更新。围绕环境整治、留白增绿、功能完善和服务配套等,探索以街区为单元的更新实施模式。推进四季青镇宝山村棚户区改造和东升镇朱房平房区改造等项目实施,形成整体规模连片效应。稳妥推进边角地腾退改造,推进福缘门、挂甲屯等地区环境整治和西冉、田村改造,优化“三山五园”地区景观风貌。提升空间品质,精细化做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着力打造精品宜居街巷,塑造高品质、人性化、有特色的街区环境。
三、差异化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四镇城市化
统筹城、镇、村、园发展,高标准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增长极和构建高水平新型城市形态的典范地区。坚持“整体开发、整体平衡”的思路,全力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第二个中长期开发计划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等落地落实。
推进北部四镇实现差异化发展。在西北旺镇加快形成空天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互联网 ”现代服务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地;以故宫北院区项目为牵引,形成北部新的高品质文化服务业态。在温泉镇构建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硬科技”为主导的高精尖产业集群,争创治理现代化典范。在苏家坨镇打造产业形态多样、创新氛围浓厚、生态环境宜居、社会治理高效的高品质现代化城镇。在上庄镇建设具有生态本底风貌、田园生活风格、科技创新风范的宜居宜业新型城镇。
坚持减量、集约、高质量发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动西北旺镇万合科创园—旺悦云城集体产业用地项目和万合科创园—中关视界集体产业用地项目、温泉镇创客小镇二期、苏家坨镇北京协同创新园等“一镇一园”实施,完善运营管理服务体系,打造特色双创集群。放大“三区”政策叠加效应,聚焦重点领域,鼓励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在集体产业园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运作,引导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区。
推进集体产业园区完善配套功能,实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在集体产业园区加强商业配套、生活配套等配套建设,提升配套品质,完善城市服务配套体系,打造以科技元素为主题,融合特色产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国际交往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高品质国际化创新社区。在各镇推进一批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项目建设。
结合宅基地改革研究保留村村庄改造模式,实现农村居民居住品质提升。探索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劳动教育、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等,拓展创新创业、高端商务、文化休闲、居住生活等服务功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效融合支撑科学城创新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