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力争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力争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力争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力争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力争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聚焦经济建设,推动繁荣大竹高质量发展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项目效率提升计划”,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聚力谋划争取,建立健全“动态储备、按期调度、定期入库”机制,抓住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用好用活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池,逗硬落实项目、资金争取“双月考核”机制,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倾力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债券支持县域发展。强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川渝(大竹)货运物流基地、县第五中学等项目80个以上,加快推进引水入竹(全域供水)、县教育园区等项目100个以上,竣工投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区二期等项目50个以上,用好“红黑榜”考核机制,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竭力保障项目,纵深推进项目全过程效率革命,清除卡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优化土地供给,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实现“拿地即开工”;抓好资金统筹整合,全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全速建设产业强县。大力实施“经济质效提升计划”和“工业能级提升计划”,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扎实开展“工业经济提振年”活动,支持川环二期达产满产,推进天宝智能产业园建设,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引导优质企业参与“珠峰攀登”“贡嘎培优”计划〔16〕,有序推动煤矿企业升级改造和复工复产,实施工业强基项目20个以上,新培育产值超10亿企业1户、超5亿企业2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确保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20亿元以上。持续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新(改)建园区干道3公里,新增土地储备3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5户、竣工投产5户,积极争创省级外贸转型基地、全省“5 1”特色产业园区。狠抓服务业、加速扩内需,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户,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中农储 f 川东国际农贸城、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项目,精心打造一批网红打卡街、夜市精品街,支持举办促销活动,全面提振市场消费信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稳健发展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养老、家政等其他服务业。支持渔人部落、云峰茶谷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推动欢喜坪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稳抓农业、夯实压舱石,抓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动态管控撂荒耕地,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175万亩、总产量62万吨以上。有序培育规模化养殖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确保出栏生猪82万头以上。扩大“5 n”特色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家级白茶基地,培育国家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园区1个。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开放添活力,深度融入“双城圈”“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做实做强大竹(成都)总部经济产业园,发展壮大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园,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坚持招商强助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创新“1135”招商机制〔17〕,亮出月度考核“指挥棒”,强化“延链招商”“以商招商”,组团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西洽会”,主动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确保引进企业20户,到位资金130亿元以上。坚持改革增动力,纵深推进经济建设、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支持淏竹公司与海螺水泥,鸿竹公司与东柳醪糟、川东电缆深度合作,推动鑫源投资公司2a级信用评级。推进中介服务和小额工程网上超市“应进必进”,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全面启动民营经济改革试点,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18〕发展,实现市场主体增速13%,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7.5%、占gdp比重提升至64%。

  (二)统筹城乡融合,推动美丽大竹高水平建设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提升计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提升,一体推动“五大振兴”,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做好“1 5”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各片区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加快形成一批人口大镇、产业强镇,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拓展承载空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强化龙头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带动产业集聚,催生规模效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19〕,紧盯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拓展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多种增收渠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新(改)建户厕1万户,优化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布局,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千村示范”工程,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大力实施“城市基础提升计划”,举全县之力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畅通城市“内循环”,加快推进高速南出口至绕城路连接线、文新南路、党校支路、白塔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启动建设体育大道北二段、沙体路,不断优化交通指挥体系,科学调配公共交通能力,让竹城人民出行更加便捷。擦亮竹城“新名片”,以城市北进为统揽,加快建设北城医养基地、北湖酒店,大力推进高铁组团建设前期工作;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加快推进河库连通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完成东湖湿地公园二期主体工程,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下足城管“绣花功”,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疏堵结合引导坐商归店、行商归市,全方位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483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