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实现经济总量早日“重返前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只有以起步即冲刺的决心,只有以自加压力、跳起摸高的勇气,才有可能实现。为此,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态势基本保持一致,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碳全面完成国省下达任务。

  一、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

  (一)实施同城融圈战略,以更大力度融入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按照城市向南发展、多向联动的总体思路,持续加强结对共建和深度合作,推动同城融圈取得更快更好成果。

  推动优质生活圈同享。共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深入开展职业院校跨区域合作,新增结对学校10对。深入推动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域办医,持续扩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范围和项目。实现“天府英才卡”与“德阳绿卡”互认,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融入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广“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实现“银政通”平台数据共享。

  推动产业生态圈共建。以都市圈产业发展图谱为引领,加快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落实“一条重点产业链一套扶持政策”,依托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深化“研发 转化”“总部 基地”“终端产品 协作配套”等模式,力争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深化材料化工、优质白酒、粮油加工、烟草制造、绿色饮料产业协作,协同成都经开区、青白江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组建跨区域新材料产业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国际美酒博览会,创建区域品牌2个以上、打造样板市场7个以上,共建千亿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推动交通通勤圈互联。继续联动成都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建设“3高4快1轨”,进一步提升成德间通勤便捷度。开工建设绕城南高速公路、市域铁路s11线,加快建设g5成绵高速扩容、g42成南高速扩容项目,确保天府大道北延线等9个项目通车,建成成都至西宁铁路德阳段,推动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尽快完成前期工作。推出成德间多地“直连直通”和便捷换乘,推行公交“一卡通”,加密跨区域公交线路和动车班次。

  推动区域合作共兴。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都市圈合作新模式,加强与绵阳电子信息及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共建成德绵眉泸雅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与成渝共同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联合申报成渝双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强化与渝北、江北、江津等友好城区合作,建设“德阳经开•重庆空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合理流动、高效聚集。加强与阿坝州战略合作,在电力资源开发、锂电产业发展、旅游线路打造等领域深化协作,支持中江建设省级农产品精加工集散地。

  (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更实举措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抢抓国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攻关工程重大机遇,全面落实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计划,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招大引强扩增量。组建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3 1”主导产业,加快编制“两图一表”,扎实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三季),提高招商精准度。广泛开展驻外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瞄准“三类500强”、大型央属国企、行业头部企业等,实行全员大招商、招大商,举办“小、专、精”产业对接和投资推介活动10场以上,积极参加投资成都都市圈全球推介活动,引进百亿级产业项目10个、50亿级项目10个以上。积极筹办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西博会等展会,力争新引进投资1000亿元以上。

  扩产倍增优存量。加快发展“3 1”主导产业,推进g50燃机试验电站并网发电,打造清洁能源装备“源网荷储”全产业链;完成省级化工园区扩区,培育基础化工、锂电材料、关键战略材料3个千亿优势产业集群;联合四川省白酒酿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白酒学院,推动什邡卷烟厂新型烟草项目落地,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产业产值分别达1740亿元、1650亿元、930亿元以上;打造5个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推动116家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举办德阳市第二届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数字经济规模达1450亿元以上、核心产业产值385亿元以上。坚持重大项目季度拉练制度,确保华夏鲲鹏西部科技城、华兴宇新能源pcb智慧工厂、四川玻纤6万吨高性能纤维等项目开工,加快什邡通用机场、大唐国酒生态园、西部智能传感谷等项目建设,推进川发龙蟒、欣旺达、江苏亨通、一汽解放商用车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均增长15%以上。加大企业扩产倍增,实施“蓝鲸倍增”行动,新增百亿企业2户、上市企业2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户以上,国省专精特新企业超30家。

  助企纾困强服务。用好“1 6”产业专班机制,发挥好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发扬“店小二”精神,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着眼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引进和培育配套专家100个以上,推进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的有效合作,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土地、电力、资金、能耗、环境容量五大要素保障,推动42个电网项目加快建设,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面推行“标准地”供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大力发扬企业家精神,落实好头雁企业家关爱激励行动20条措施,设立企业倍增奖,继续发布“德阳企业50强”“德阳非公企业50强”。

  (三)实施县域进位战略,以更高标准夯实高质量发展底部基础。遵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明确着力重点和主攻方向,健全完善县域进位综合评价办法,推动县域经济竞相跨越、进位跃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48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