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大产业,抓实抓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新签约楚能新能源等亿元以上项目137个,协议投资额1333亿元;新开工中基热电等亿元以上项目83个,新投产翠林农业一期等亿元以上项目56个。扎实开展企业“三年翻番”“三年上市”行动。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6.6亿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高铁北站产业园(鸦鹊岭片区)累计征迁土地2835亩,签约项目16个,开工项目9个。全年接待游客254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电商交易额突破230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
工业经济提质提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4.7亿元。五峰民族工业园四大产业加快发展,赤诚生物产业园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天尔生物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锂离子电芯、cvd单晶金刚石被认定为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特色农业向优向好。建成高标准农田2.6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茶叶产值、茶农鲜叶收入分别突破9亿元、5亿元。完成采花茶业并购重组。建成中药材gacp[2]示范基地3个、烟叶产业示范区5个。新增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采花毛尖”“五峰天麻”“五峰蜂蜜”入选全国名...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支持县城发集团做大做强,资产规模达到148.66亿元,营业收入达到4.67亿元。完成清江水务集团改制重组,集团资产总规模达到15.6亿元。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加速处置,29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坚持以服务优环境,全县累计报批土地2655亩、林地3285亩,报批土地面积超过前6年总和。精准施策为企纾困解难,用时25天服务华新二期项目完成征拆,制约华新水泥发展的“征迁”“矿权”两大难题得到根...
农业开启了由“量”向“质”的转变。实施秭归脐橙品质提升“1 n”行动,脐橙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1.36亿元,入选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茶叶品牌不断擦亮、品质不断提升,综合产值达12亿元。核桃种植技术取得突破,基本实现挂果稳产。畜牧业发展迅速,综合产值达17亿元。粮油、中药材、小水果、中蜂、高山蔬菜、烤烟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壮大,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工业开启了由“粗”向“精”的转变。工业技改投资达4.1亿元...
远安被认定为省级承接航天动力材料产业转移示范区。白洋动力总装基地快速推进,航欧五氯化磷、天元新材料等项目高效建成。全国首条第三代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项目在西化成功试产,东圣3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实施。吉星化工食品级钙盐、磷化氢尾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嫘祖镇茶光互补等项目顺利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壮大。夏粮夏油稳产增收。撂荒地整治复种全面完成。七大农业产业链建设有效推进。出台食用菌、茶叶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旭旦生物花茶、大自然香菇罐头等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净增规上农业企业5家,省...
紧盯六大重点产业,坚持以“双碳”目标倒逼产业升级。实施工业技改提能项目172个,完成投资111.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5127家、规上工业企业3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限上商贸企业102家。分别新增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10家。6家企业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6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6.69万亩,工作经验全国推广;土地流转率提高16.9个百分点。克服旱情、疫情影响,粮食总产达到46.98万吨,居全省产粮大县第17位。七大农业产业逐渐成链,鱼腥...
坚持招大引强、项目为王,不断夯实发展之基。新签约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招商引资专项考核连续三年宜昌市第一。投资105亿元的海科新源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期当年建成,天赐30万吨磷酸铁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45亿元的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投资50亿元的金力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枝江连续三年获评湖北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县市。...
城市能级再攀新高度。实施城建交通五年攻坚行动项目42个,完成投资80亿元,江城大道宜都段、双城路延伸段建成通车,宜都以奔跑的姿态全面融入宜昌主城。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湖北)县域经济高峰论坛。牵头成立“当枝松东宜”全省首个百强县市聚集区发展联盟。央视《新闻联播》8次推介宜都,两江明珠、大美宜都魅力更加彰显。...
推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成功获批湖北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循环园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五星级示范基地,木业产业园成为省级承接生态板材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培育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新增56家,达到245家,增量位列襄阳第1。新昇电器、飞来钟粮机、万柯汽配3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1认证,总量达到21家。顺博合金等企业产值预计突破25亿元。加速主导产业发展,1-11月,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01.8亿元,同比增长23.9%,总量占比74.7%,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其中,循环经济产业同比增...
硅产业由弱变强,吉利硅谷、兴发硅胶、潘达尔硅精粉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投产,谷城硅资源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为打造硅全产业链、构建交替领先的产业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建设刷新纪录,吉利硅谷项目从签约到一期投产仅用159天,二期即将投产,三期仅用19天完成112户征迁任务,成为吉利集团全国唯一标杆项目。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再次被评为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单位。全省一、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襄阳分会场活动在谷城成功举办,再次荣获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贡献奖。工业实力量质齐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总...
先进制造业蓄势起航,主动对接市“144”产业集群,聚力保链补链强链,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4个,航空航天、化纤纺织等6条产业链产值达到18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以上,先进制造成色更足、分量更重;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7个,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11.3%,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工业转型步伐更快、成效更显;汉江重工、汉江弘源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达到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达到4家,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1...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规范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建立运行“招落服”一体化推进制度。1-11月,签约项目120个,合同投资突破500亿元。推进存量资产“二次招商”,整体盘活57处,猛狮、长风纸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化解。实施技改项目51个,总投资63.7亿元,同比增长10.6%。研发投入5.3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4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省级制造业示范基地1家。山特莱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转型步伐加快,“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高于规上工业14.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1.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8%,“光芯屏端网”产值突破7000亿元,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两年翻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4万家、增长7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增长42%。湖北经济冲刺新赛道、澎湃新动能...
土地瓶颈全新突破。“三区三线”[4]划定依法增加建设用地14.89平方公里;绿色化工高新区12.55平方公里扩区方案获省发改委正式批准,第一批次7290亩成片开发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己内酰胺下游产业链2800亩用地成功纳入需要中央加大用地保障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获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批复,这在全省尚属首例。
——发展后劲全面增强。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12.8亿元,同比增长20%;44个项目纳入省发改委重点建设项目储备库,总投资95亿元。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129个,总投资293.8亿元...
纵深推进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35个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完工34个,15个市级重点项目竣工4个,其中湘窖2万吨酱酒扩建工程一期建成投产,第三人民医院、北塔冷链物流园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投资增幅排名全市第一。新增“四上企业”24家,成功入库投资项目54个,新增投资额79.83亿元,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招商成效进一步凸显。成功筹建北塔企业家商会、电商协会,积极参加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邵商大会、邵阳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个,合同引进资金61.16亿元,落地率达86.6%。与...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到52.04万吨,居全市第一;羊古坳超级稻高产攻关百亩片亩产、再生稻两季亩产均刷新全省纪录。出栏生猪90万头,“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收购烟叶5.39万担,产量和均价稳居全市第一。成功举办首届“邵阳红”手工制茶和茶艺技能大赛。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有机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5个。“军杰食品”推荐为国家农业精品品牌。推动中药材宣传广告上高铁专列,覆盖北上广及省会城市。我县获评湖南省富硒产业重点县。新型工业加快转型。扎实推进“百十一”工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三百运动...
项目建设破冰提速。解放路以南旧改、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火速推进,植物园和白沙片区开发、湘江防洪闭合圈等项目征拆有序推进。以实干显担当,有效激活棚改专项债等沉淀资金使用...
2022年,水口山经开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30亿元,工业营业收入370亿元,税收9.9亿元。有色金属产业全面起势。有色产业链企业已达32家,水口山集团、五矿铜业、株冶三大龙头企业持续稳产盈利;高诺科创园、金翼铅业等民营企业产值税收保持稳定增长;隆源铜业、德邦生物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色金属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列入全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已成长为衡阳优势产业“第一链”。纺织服装产业蓄势待发。面对疫情、极端天气、融资难等诸多困局,我们坚持按照既定目标,以超常规举措克难奋进,实施建设、招商同步推...
持之以恒抓项目、扩投资、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项目建设质效并进。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实行“五制一平台”机制,7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13亿元,其中,2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13亿元。归阳港区(一期)、县城新区道路提质改造(一期)等项目如期完工。弘电新能源智慧制造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衡永高速、湘江引水等项目加速推进。修改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金额24.2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4个。工业产业稳健发展。完成工业投资91.13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总产...
新型工业提速发展。高新区亩均税收增长33.43%,土地产出强度大幅提高。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4%、39.4%。齿轮公司迁建、衡邦玻璃投产达效,佳诚新材、创品置业、金裕环科入选全省100个“迎回建”标志性项目,恒岳重钢获评兴衡贡献奖,恒信新材荣获市长质量奖。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创建高档优质稻基地35个,粮食播种面积50.5万亩,总产21.4万吨,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衡山黄鸡饲养量增长5%,全产业链产值达20.6亿元。新增小水果示范基...
产业基础更加夯实。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8.2:35.5:46.3,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总产值达135.8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1.5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市第1;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早稻亩产686.8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完成工业税收3.4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净增10家。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共73家,营业收入32.77亿元。
产业布局更加完善。坚持发展"一主一特双总部",形成以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为主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建筑...
划定“三区三线”(3),国土空间规划进入最后成果编制阶段,完成159个村庄规划和县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编制。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投资3.18亿元实施91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南门河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评全国典型案例。完成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2公里,新建燃气管网26公里,大湘西天然气管道支线保靖段投入使用,梅花水厂和城区防水排涝工程加快建设。酉水明珠·黄金茶城产业新区、迁夯公路、酉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旅融合等项目加速推进,酉水一桥、二桥完成加固改造,三桥加速建设。花垣河、涂乍河中小河流治理和5座病险水库完...
工业方面,建成投用创新创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厂房26万平米。湘泉药业、边城生物科技进入省上市后备资源库。省重点产业项目酒鬼酒二区三区、柔性线路板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开展规模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家。吉首经开区规划环评正式获批,优化了空间功能布局,全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29.1亿元,同比增长32.7%;技工贸总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23.4%,实现省园区考核进步进位。文旅方面,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启动建设文旅重点项目31个,保持了成功创5a之后的跨越式发展势头,呈现“项目一个接一个,活动一...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99.24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技改投资24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家,净增12家。县农机产业集群入选全省15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第一批)。劲松机械年产40万台农机配套硅钢电机制造生产线、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陆和新型环保建材、广达新型建材、燕麦智能家居生产线、中南神箭融易建等项目正式投产。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83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
坚持把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一号工程,争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和支持,省政府出台《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按照“延链、成网、优环境”总体思路,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材料谷”产业项目“500工程”,重点推进亿元以上项目48个,完成投资324.72亿元,集聚规上企业430家。聚焦“两新”产业,突出硅钢主攻方向,涟钢冷轧硅钢产品一期、涟钢1580线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启动建设,宏旺新材一期、vama二期建成投产。娄底生态治理光伏项目在全国34个大型基地中率先实现首批方阵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