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重速度。一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昆阳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和立体停车场、余庄遗址考古研学营地等项目建设。启动县衙等3个景区智慧旅游改造,谋划实施县客运总站——豫晨庄园等3条旅游专线。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十百千”工程,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级旅游休闲观光园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加强红色场馆建设,打造红二十五军长征过叶线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助力革命老区发展。二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实施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做好县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村电商综合服务点建设,形成“一县一仓配、一乡一中心、一村一站点”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加强“双公”品牌建设,让“寻脉叶县”“叶里藏珍”成为展示叶县形象的新名片。三是发展数字经济。推进5g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全链条改造,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

  (二)坚持双管齐下,高质量积蓄发展新动能

  实施项目谋划建设攻坚行动。一是常态化谋项目。设立项目谋划专班,安排专项资金,建立项目入库滚动更新机制,政府系统全员上阵,合力打好项目谋划总体战。谋划项目14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二是走出去招项目。修订招商引资考核评价办法,压实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责任,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内生动力。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严守产业用地占比不低于60%标准,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新签约主导产业关联项目30个,落地开工20个;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签约主导产业关联项目20个,落地开工1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21亿元、境外资金4867万美元。三是快节奏建项目。继续实行驻企特派员制度,完善联席会议、要素保障、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定期举行集中开工和观摩评比活动,力争8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

  实施改革创新提速行动。一是深化改革提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实现净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深入实施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 公司”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县属国有公司做大做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暨综合产权交易管理平台。二是强化创新添动能。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支持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催化科技公司上市。加快北大苏南高分子研究院现代化工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及产业园建设,力争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落地,确保更多成果在我县转化。支持尼龙科技、神马氯碱、隆鑫、力帆等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进智慧尼龙城一期、聚碳材料公司“5g 智慧企业”、神马锦纶公司5g智慧工厂等项目建设。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完成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5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亿元以上。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蓄势能。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叶县形象理念,把今年定为“营商环境攻坚年”,以企业满意为目标,以办成事为标准,强力推进“万人助万企”和“寻标、对标、创标”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倾情倾力服务中国尼龙城建设。

  (三)注重城乡统筹,高质量打造融合发展新样板

  打造美丽智慧新县城。一是规划“一张图”。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逐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发挥乡镇规划管理机构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双违”行为,强化规划刚性约束,规范建设秩序。二是建设“一盘棋”。以“畅”为主,完成东环路东移、舟鲁线改建、pc大道加宽、人民路北延和城区管道清淤工程,加快卫新线、问津大道升级改造和焦唐、叶鲁高速建设。力促平漯周高铁开工。启动广安路北延项目。以“美”为标,完成叶舞路绿化和昆阳大道、政通街、老文化路升级改造;建成绿地广场停车场,新增车位1000个。以“范”为要,启动聚鑫源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完成九龙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成健康路农贸市场、车站路农贸市场。新建城区公厕10座,增设果皮箱1200个。完善燃气、供暖管网,逐步实现城区全覆盖。三是管理“一张网”。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逐步建设智慧城管系统。坚持创建引领,启动园林创建城区绿化提升项目,持续开展门前三包、物业服务、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确保成为省级文明县城。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个。强化小区管理,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参与“三无小区”管理,发展“红色物业”,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打造全面振兴新农村。一是守住返贫线。完善动态化监测、常态化排查比对、精准化帮扶机制,全力防返贫、致贫。二是打好环境牌。强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做好“八清”“四化”,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万户。升级“四好农村路”180公里,力争成为省级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三是壮大村集体。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强力实施“归雁工程”,研究专门支持措施,大力推动乡镇、街道各具特色的返乡创业园建设,支持、鼓励、引导乡村瞄准尼龙新材料等我县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下游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力争3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100万元,15个行政村突破100万元。四是倡树新风尚。引进优秀人才,培育乡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1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