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3.2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新的一年,我们将把握好以下3点: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抓落实。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使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区委的部署要求转化细化为政府系统抓落实的精密施工图、任务书、责任状,凝心聚力、久久为功,闯出一片新天地、创出一番新业绩。

  二是强化问题意识求突破。始终把为企服务摆在促发展、稳就业的突出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围绕企业的需求和困难、群众的期待和向往,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度、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从发展最紧要、群众最关心的事入手,思考研发突破提升的新思路新办法,让广大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是强化效率意识促实干。大力弘扬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营造舍我其谁、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聚力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打通向更好质量提升的堵点,在抢抓机遇上一刻不停,在攻坚克难上一如既往,在创新进取上一往无前,推动各项工作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发展要务,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再提升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优化招商机制,加快构建区、镇(开发区、街道)与园区三级公司化招商体系,完善重大项目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协同推进机制,加大对各招商主体考核激励,提升招商人员专业能力,形成上下协同、高效联动新格局。丰富招商手段,拓宽全球招商布局,充分依托区内骨干企业撬动多方资源,全面推进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乡贤招商、驻点招商,创新用好专业机构、招商顾问等市场化招商力量,全方位招引龙头型、总部型、税源型、孵化型优质项目和未来产业新赛道项目,新引进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

  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主抓手,健全重大项目全要素预留保障、全链条快速审批、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推动九龙湾专精特新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等5个项目备案落地,卓胜微二期、弘元绿能总部等30个项目启动建设,锡华风电核心装备、华星东方环保设备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成政府性投资75亿元,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5%。密切与国家政策性银行、民间资本对接合作,加强项目储备,加大获批资金项目推进力度,切实提升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长期贷款等资金使用质效。

  筑牢消费贸易“基本盘”。加强文商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景区景点、乡村社区扩景增容,打造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新场景,做强拈花湾、融创文旅城等国家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多形式推广“太湖108廊道”,全面展现滨湖独有风光、固有风土、特有风味,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美食之都、购物天堂”品牌建设,拓展“爱尚滨纷生活”消费ip内涵,丰富商圈、商业街、综合体业态功能,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等消费新模式新场景,引进更多高端品牌首店、旗舰店,持续提振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深化“百企出海”行动,培育特医食品、高端装备等产业进出口新增量,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深化与知名直播电商平台合作,引导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转型触网、内外贸企业拓展线上新业务新模式,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5亿美元。

  助力优质企业“上层级”。建立健全“准五上企业”梯次培育库,精准定制“普惠 个性”政策服务包,大力实施中坚企业成长促进计划、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计划,丰富优化“智改数转”服务供给,引导企业朝“专精特新”发展、向“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迈进,聚力推动企业“微成长、小升规、优上市、强上榜”。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25万家,新增规上企业200家、总数达超1700家,培育智能制造标杆75个、其中省星级上云企业55家,新增过会上市企业2家,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5家,助力更多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服务业500强等榜单。优化“经济云大脑”功能,实现从展示向实战、从监测向预判提升。

  二、突出创新引领,推动内生动能积蓄再提升

  壮大科创企业“生力军”。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创新型企业分类培育机制,支持成长性好、发展潜力足的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形成“雁阵式”创新企业发展格局,新建市级以上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35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0家。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建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高质量开展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技术合同成交额达超百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超76%,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建强创新创业“生态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滨湖优势条件,积极承接优质资源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溢出效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加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支持太湖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全面落实大学生体验式实习见习计划,开发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650个,引进大学生不少于1.8万人;加强一流人才和团队“引育用留”,制定博士后工作专项政策,新增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00个、高层次人才1600人、高技能人才2800人,新增省级博士后站点5家,新引进博士后20名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