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合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代区长 董 涵
(2024年1月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六合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努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左右,工业投资增长9.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一、聚力稳主体、增信心,经济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强化政策引导、凯发网站的服务支持、要素支撑,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加力减负助企业。落实国家、省市区促经济、优营商等政策措施,组合式税费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兑现各级科技、产业政策和项目资金约1.4亿元。开展省级“个转企”试点,优化行政许可“清单管理”,试点“容缺受理”事项408项,105个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新发展企业、个体工商户超1.3万户。招建并举扩投资。深化招商机制改革,签约项目投资总额620亿元、实际投资总额132亿元,国轩全球供应链配套总部基地等15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均完成市定目标。146个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其中15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0.7%、121.3%,汽灵灵智能制造供应链等49个新项目开工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等46个项目竣工投产。挖潜提效增需求。新培育跨境电商5家,引入区域首店20多家,举办茉莉花文化旅游节、金牛湖紫金音乐节、龙袍蟹黄汤包节等促消费活动,限上商品销售额增长13.5%,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1%、10.5%,金牛湖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创成国家4a级景区。
二、聚力谋创新、强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断释放。聚焦产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双向赋能。推进创新产业建设。出台产业强区行动计划,成立11个集群强链工作专班,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5%、4.7%,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国轩新能源建成全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客户侧自用储能项目。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规划布局“501科创产业带”,引入包括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重大创新平台4家、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4个、人才和产业化项目49个,南航国际创新港一期、六合智创城等载体有序推进,先进复合材料科技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成省级人才攻关联合体。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家,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超14亿元、增长15%,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推进创新生态建设。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宁科贷”为近200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20亿元。出台人才安居办法,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火炬计划4人。质量强区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60件、完成市定目标的139.6%,建成全省首个知识产权主题公园。
三、聚力拓功能、优环境,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有机统筹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110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城市建设再提速。雄州新城“四横四纵一环”路网建设加速收尾,南师大六合实验学校主体结构封顶。龙袍新城在建项目39个,13条主次干道拉开城市框架。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等7项重大交通工程及干线公路、市政道路加快建设,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精细化整治提升14条背街小巷,新增共享停车泊位1235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点“四同步”建设,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全市郊区组第一名。乡村振兴再赋能。9个街镇国土空间规划形成成果,完成55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建设“吨粮田”6000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近90万亩、总产突破41万吨,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同步增长”。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区建设,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入选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名单,竹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龙袍圩里、程桥四月天创成国家示范合作社。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140个,获评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冶山街道和龙池朱营等7个村居获评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街道(村)。生态环境再改善。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16件环境信访事项全部通过市级销号验收、4个涉水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完成128个大气治理项目,pm2.5浓度均值同比下降4.9%。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市第二,龙袍圩、新集灌区获评国家节水型灌区。生态修复废弃矿山3962亩。
四、聚力解民忧、暖民心,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紧扣年度九大类37项民生实事,多方联动、多点发力,努力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在稳就业上出实招。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站实现街镇全覆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困难人员就业1600人。在兜底线上下实功。落实特困人员供养5413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4万元,困难群众帮扶实现动态全覆盖。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9家、其中省示范站2家,为403名困境儿童提供分类保障。推进欠薪治理,为职工追发劳动报酬70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改善老旧农房209户、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69户,新开工保障房44万平方米、建成24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房1000多套,棚户区改造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在优供给上求实效。旭光路初中、励志高中等5个新改扩建项目顺利完成,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家,创成省优质幼儿园3家,公办普高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再创新高。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六合医院揭牌,人民医院新建病房楼项目主体完工。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454户,雄州观滁被评为省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展群众性文化及非遗活动4000多场次,承办省女子篮球联赛、省定向越野巡回赛等品牌赛事,区图书馆、冶山农民画美术馆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