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完成省市下达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发挥投资“逆周期稳定器”作用,持续实施项目引建攻坚,以优质项目落地促进经济发展跨越。推动招商引资提温。强化县级统筹,配强招商力量,成立8个区域招商局,设立2个园区招商公司,优化18个镇街招商局,构建梯次招商格局,全年组织各类招商推介活动不少于30场次,其中境外招商活动不少于4场次。坚持“单月调度、季度通报、半年考核、年度奖惩”招商推进机制,优化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全景图和招商地图,以生态共生关系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龙头项目,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力突破百亿级项目。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完善项目服务“帮办制度”,实行项目问题收集承办、分类交办、协调会办、跟踪督办全闭环管理,每月督查通报、亮灯预警,促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提速。年内新开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50个,全力推动阿特斯12gw电池片、赛得利纤维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淮宁5gw高效硅异质结电池片和5gw高效光伏组件、雨轩复合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园区能级提档。围绕“1 1 n”的工业园区布局,进一步理清发展规划、空间框架、产业分工、行政体制,全方位提升园区能级,全链条推进审批赋权,更好发挥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开发区围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按照“东连、西融、南兴、北优”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加快完善高端化配套载体,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在省级开发区排名上升3位以上。东益工业园聚焦产城融合发展,优化管理机制,健全水、电、气、热基础设施,加快项目突破,实现提质扩量。高新区围绕打造省级高新区,强化土地空间储备、能耗指标收储、治污设施提标,加快腾笼换鸟,推进绿色转型,不断提升重大项目承载能力。环保滤料产业园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环保产业特色园,高标准编制1200亩核心区详细规划,依托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大数据中心,搭建要素保障平台,构建区域服务体系。推动镇级工业集中区规范、集约、高质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质效。
二、坚持转型升级,培育高端业态,致力构筑现代产业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切实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培大育强先进制造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纤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拉长做粗“3 2 3”产业链,努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发挥“链主”企业聚合带动作用,加快突破新型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设备制造重点环节,加快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零部件、控制系统、齿轮箱、发电机等风电设备制造关键环节,加快布局固液态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新型储能项目,今年开票销售力争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专业园区四期建设,积极招引光电显示、智能穿戴、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数字产品制造业集群,今年开票销售力争突破100亿元。新型纤维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纤维素纤维、环保滤料两大方向,纤维素纤维大力招引下游应用端项目,环保滤料积极向运维服务端延伸,今年开票销售力争突破100亿元。实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开展本土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双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5家,培育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8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6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全县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50亿元。提质提效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围绕科技服务、数字服务、设计咨询、金融服务领域,大力招引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健全县镇村三级电商流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县物流园区,全年电商销售额达10亿元。多样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按照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思路,加快发展文化服务、现代商贸、商务服务、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体育服务等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升级。优化城市商业布局,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全力促进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回暖。认真落实各类稳楼市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做优做特现代建筑业。以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推动建筑企业转型发展,加大建筑工匠培育力度,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新增一级资质企业2家,培育星级企业6家,其中市五星级企业2家。放大“阜宁建造”品牌效应,瞄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加强布局,拓展市场,建筑业产值突破700亿规模。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180亿元。持续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证书企业5家、省星级上云企业30家以上。深化与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推进农业大数据和数字乡村应用建设,高标准打造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加快通讯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增5g基站200座。
三、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开放合作,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把阜宁发展的“小气候”融入全国发展的“大环境”,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攻坚重点领域改革。优化完善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依托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出更多“秒批秒办”事项,努力打造政策更优、办事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的发展环境,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上升3位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实质性运作省股权交易中心阜宁企业挂牌辅导基地,全年净增制造业贷款10亿元。全面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推动国企优化整合、实体化转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争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县城中小学校集团综合改革,试行县城学校相对独立、相互协作、不同学段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全力攻坚“问题楼盘”处置,基本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小区补充办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新增省级研发机构6个,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实施技术改造企业100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布局推进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与武进区共建科创飞地,高新区、东益工业园分别争创省级、市级科技孵化器。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县建设,深入实施“黄海明珠人才”阜宁计划,引进一批高校毕业生,分类培育科创、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专业人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抢抓欧洲、日韩企业新一轮战略布局机遇,加强国际经贸交流,加大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招引力度,实现注册外资到账7000万美元。鼓励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拼抢海外订单,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以建设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深度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完善重大项目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实质性运作武进高新区阜宁工业园,加强与常熟工业园区合作,加快落户一批区域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