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5日在济南市市中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鞠正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市中发展历程中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区上下克难奋进、破题起势的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21234”总体发展思路,全力做好稳增长、保稳定、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尽最大努力争取到了最好的发展成果。

  (一)着力打基础、谋长远,活力品质强区建设稳健开局。坚持把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作为最有效的核心支撑,创新推进机制,成立三大战略发展促进中心,推动活力品质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央活力区实施“交通、产业、生态、配套”一体规划、一体推进,设计方案基本形成,片区拆迁有序推进,交通设施部分完工,37个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配套住宅一期年底交付,育英中学、南上山街小学、省妇幼保健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签约入驻,生态园林景观初步成型。中央商埠区立足“片状更新、梯次推进”,济南宾馆、上新街项目开工建设,中山公园、经四小纬二等征收工作稳步启动,大观园“两市一街”重装开市,商埠核心区空间、产业、文化三大生态正重塑升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依托资源优势,落成智能电网、电能智慧应用两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联盟企业扩充至136家,成功晋升“双省级战略”产业集群。

  (二)着力抓经济、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坚决扛牢“经济要稳住”政治责任,奋力保持全区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经济总量稳居全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可达1300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亿元;市场主体增至12.6万家,“四上”企业达1122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87元,增长4.1%。现代金融多元发展,储备上市资源企业43家,新落地金融、类金融项目21个,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66亿元,增长7%。数字经济持续拓展,中国铁塔北方数据中心落地运营,新建5g基站793处、累计建成4067处,山东省确定性网络等17个项目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能源互联加速集聚,落地碳电(山东)能源科技等项目20个,打造绿色校园分布式光伏试点等应用场景20个。都市工业加快转型,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计划,预计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5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企业73家。高端商贸提档升级,“潮领市中·乐享生活”引燃消费,领秀公馆美丽汇等6个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总量达359亿元。外资外贸持续扩大,引进中建国际山东总部等招商项目249个,实际使用外资4.8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12亿元。招才引智深入实施,新引进知名院士2名,引育国家级人才5名,成功入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

  (三)着力上项目、抓建设,城乡发展稳步前行。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理念,建立项目“策划—储备—开工—投产”全链条推进机制,城乡建设更加高效。1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速推进,预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0%;119个区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实现投资205亿元;新策划储备项目118个,总投资837亿元,山东未来云谷等12个项目顺利开工。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完成征收拆迁62.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171套,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2616套;改造老旧小区134万平方米。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创新打造“花漾市中”“玉水原乡”特色品牌,举办中国北方(济南·市中)花卉盆景博览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小庄等5个齐鲁样板村和袁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18公里,55个村庄用上放心水,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100%。

  (四)着力优服务、强治理,环境品质稳中有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暖企、助企、兴企”行动,制定出台楼宇经济、重点产业、使用外资等扶持政策,创新实施“惠企纾困25条”,实现留抵退税10.4亿元,帮助4000多个市场主体获取纾困复工类贷款12.36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近2000万元。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开设服务套餐2887件,“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444项。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渣土管理运行机制,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340个无物业小区纳入城市综合保洁体系;新建改造公共卫生间17处、垃圾分类房12座;实施省道103和英雄山路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市容市貌更加靓丽。深入开展生态治理,完成森林修复保护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0.7%,山体公园、口袋公园累计达到13处和225处,总量居全市首位,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市前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良好以上天数243天,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清零,环境综合指数全市最优,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石崮沟村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着力办实事、惠民生,群众生活平稳和谐。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民生支出达52.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2%,2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发放稳岗等就业类补贴1.95亿元,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701个。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995元和1560元。实施养老机构“银龄管家”试点75处,建成社区养老机构13处、农村幸福院8处。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处,创新推进全省首批全环境育人改革实验区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新建医保工作点206个,新增定点医保机构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覆盖率达100%。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打造农家书屋、泉城文化驿站等公共设施,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和道德法治教育,公民素质明显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2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