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1日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天津市市长 张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天津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向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来贺信,为天津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斗争精神,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有力的行动举措、务实的工作作风,办成了一些大事要事难事,推进了许多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工作,实施了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扎实实践。
五年来,我们调结构、换动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动转观念正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优化、拼绿色发展上来,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财税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万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46.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制造业立市战略深入实施,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 3 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链攻坚战成效显著,12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作用持续显现,自主可控的信创产业链初步形成。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位居全国第三,新一代超算、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家海河实验室投入运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4.9万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建成运营,以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乡村振兴战略加力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粮食连年增产丰收,“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煤改电”工程圆满收官,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市内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我们抓机遇、促协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成果丰硕。坚持立足高站位、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在协同性同城化发展中优势互补、良性联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中海油、中石化、字节跳动、360科技、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一批企业和项目、创新资源在津布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累计注册企业5080家。凯发网站的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深化津雄交通互联、产业互促、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成为雄安新区快速通关、便捷出海绿色通道。“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取得新成效,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区域一体化治理,引滦入津联动治水成效显著。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加力,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6.9%,突破2100万标准箱。
五年来,我们促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扩大开放要动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和“天津八条”等惠企政策,新增市场主体70万户,27家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国企改革成效明显,17家市管国企实现集团层面混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两次在国家中期评估中获评a级。坚持“用海河水洗海河泥”,多措并举、有序有效化解国企历史债务。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3.5%左右。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彰显,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3.5%,实际使用外资253亿美元,年均增长6.1%,26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津投资。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飞机租赁稳居全球第二,天津口岸平行进口汽车占全国70%。对外合作不断深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天津茱莉亚学院落成启用,“鲁班工坊”达到21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97对,成功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我们守青山、护绿水,生态宜居城市魅力持续彰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等系统治理,美丽天津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完善,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871”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出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国家电网“1001工程”全面竣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pm2.5年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五年下降40.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2%、五年提高15.3个百分点,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宜居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建成开放水西公园、梅江公园二期和一批“口袋公园”,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市容环境整洁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