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抓项目、兴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迈出新步伐。紧盯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以构建“133”产业体系为重点,用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是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全链条谋划、全方位推进、全要素提升,深入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奶乳、肉食、能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中药、葵花、林果三个特色经济发展,加速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支持奥瑞金新上制罐生产线,推动奶乳产业链拓展延伸。推进牧原30万吨饲料加工、首农禽类肉食一体化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肉食一体化发展水平。积极促成分散式风力发电、水发供热首站项目落地,持续壮大新能源产业阵容。加快中药、林果加工项目引进和建设,扩大鲜食玉米庭院和订单种植面积,鼓励洽洽新上生产线,延长加工链、补齐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真正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二是实施靶向精准招商。按照“精准、实用、便捷”原则,调整完善投资机会手册,全面梳理产业集群、特色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明晰招引重点,制定招商图谱,不断提升招商精准度。抢抓首农集团项目战略转移有利契机,深化县场共建,务实战略合作,着力把双河农场打造成首农集团产业项目转移的承接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上下游”“左右岸”招引配套企业跟进入驻,形成“招来一个、引来一批”的联动效应。严格实行专班服务、首问责任制,提供全流程“保姆式”跟踪服务,推动意向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早日落地。2023年,力争签约招商项目9个;开复工重点产业项目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三是优化服务要素保障。全面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政策》和“五上”企业发展扶持管理办法,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助企惠企。继续推行“承诺即开工”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将项目建设推上“快车道”。不断深化政银企合作,搭建好银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向实体经济倾斜、向项目建设集聚。持续完善经济开发区规划,重点清理“僵尸”企业和项目,盘活闲置用地,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地产,为企业搭建“拎包入驻”平台。

  (二)聚力抓巩固、促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呈现新气象。坚持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揽“三农”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一要在提升农业综合产能上下功夫。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12万亩,落实农技推广面积700万亩次,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60万亩以上。全力推动东部涝区治理工程纳入国家涝区治理名录,优质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持续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推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力争新建规模养殖场3个,畜禽饲养总量达600万头(只)。二要在推进“四个农业”建设上下功夫。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巩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成果,加快培育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农机装备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8.8%以上。坚持向绿色要特色,深入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加快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粮仓、绿色厨房。坚持向质量要发展,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严把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关和风险防范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向品牌要市场,加快推进“甘南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创响“寒地甘粮”“沃野甘田”等区域乡土品牌,不断扩大甘南农产品影响力。三要在持续壮大乡村产业上下功夫。围绕县域重点企业生产需求,积极发展中药、林果、鲜食玉米订单种植,着力打造一批产业供给基地,不断巩固“菜园革命”成果。深入挖掘东北饮食、常用物品等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乡村能人巧匠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小而精”“特而优”的乡村特色产业。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突出发展制衣厂、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2023年,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菜园革命”示范村各5个。四要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大衔接资金、福彩公益金争取力度,做大做强帮扶产业,持续增强帮扶带动能力。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科学设置年度创建项目,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镇,加快构建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格局,提炼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甘南样板。

  (三)大力促消费、稳增长,推动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聚焦主体培育、消费扩容、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关键领域,多措并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依托公共实训基地,着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继续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政策优享、信贷支持、转型升级等帮扶举措,支持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加速“个转企”“小升规”步伐。2023年,计划净增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其中小微企业200家以上。二是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突出位置,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挥政府政策杠杆作用,适时推行“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系列措施,鼓励商家积极开展优惠让利活动,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振市场发展信心。统一规划布局,强化服务管理,有序开放公共空间,合理界定营业时间,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深入推进商业体系建设,打造乡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3个、村级便民商店29个,改善乡村消费条件,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2023年,力争全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5%以上。三是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深入实施电商新农村计划,积极培育新型电商主体,着力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广泛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不断厚植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坚持以绿色生态、营养健康为主题,支持电商主体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农特产品,不断丰富“寒地甘粮”等区域公共品牌内涵。整合电商资源,持续优化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不断提升农村电商网点覆盖率,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畅通。2023年,力争新增电商主体、直播基地2家,开展电商人才培训1000人次,网络交易额突破1.2亿元。四是深挖旅游发展潜力。坚持以文旅融合、乡土特色为重点,深度整合音河湖自然风光、金长城历史遗址、兴十四拓荒文化等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打造一日游精品路线,吸聚更多域外旅游消费。联合东北农业大学将乡村特色与现代美学融为一体,创建文旅示范村。持续巩固团组游、自助自驾游,大力发展亲子游、乡村体验游,接续举办林果采摘节、四季音河等文旅活动。2023年,力争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10.5%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7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