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深化“放管服”改革,网办事项达590项,网办率达100%。取消承接调整行政职权事项23项,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全年办理政务服务事项30万件。盘活处置国有闲置资产1.8亿元;国资矿权入股进入操作阶段;实行凤凰山集团资产整合,在困境中拓展业务领域,尽最大限度减损降耗。凤城国资集团进入实质性运营,成立祥瑞城市更新建设等9个子公司,承建健康驿站等重大项目,交易额达4.45亿元,盈利超千万元;完成融资项目4个,融资3.91亿元。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总投资162.99亿元,其中竣工达产项目14个。新签约项目44个,落地项目39个,总投资28.92亿元。开发区固投实现8.6亿元,增长2.3%;新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12亿元;新入驻千万元以上企业10户,工业总产值实现67.2亿元,增长25.1%。

  坚持共建共享,深入践行人民至上。民生领域支出29.8亿元,占全领域支出的85.3%。全面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投入6066万元,实施34个学校能力提升项目;新认定普惠性幼儿园84所,普惠率达93.9%;招聘特岗教师140人,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打造“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6家,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全覆盖,城乡低保提标全面落实,建设充分就业社区22个,基本保障厚实兑现。投入1300万元,实施弟兄山、刘家河等乡镇灾后重建工程,整修建设水毁桥梁13座、道路8公里。解决“办证难”问题项目33个,惠及群众5万人。投入各类信访救助资金544万元,化解信访积案96个;成功打掉1个涉恶组织;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政府系统自身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市委的坚强领导贯穿在政府工作始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23次,研究通过涉关发展议题149个,提请市委研究审议“三重一大”事项44项,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办结率、满意率实现“双百”。

  这一年,我们还荣获 “中国柞蚕之乡”;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辽宁省巩固脱贫成果优秀县、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等诸多国家及省市荣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拼出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凤城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凤城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行业劳动者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凤部队全体官兵以及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凤城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经济发展稳中承压;“三篇大文章”推进相对迟缓,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经济开发区资源集聚度低,产出贡献度有待提高;国有闲置资产体量较大,存量盘活需要寻求更好路径;城市空间布局、功能配套、管理水平有待优化;民生领域供给和服务不够精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坚持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引领,以扩大内需为动力,以有效投资为支撑,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重点,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以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从政环境建设为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奋力开创“活力、美丽、幸福新凤城”建设新局面,在凤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上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引进内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410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守正创新,力争在构造更高能级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所突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新为路径,以转型为抓手,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现代化进程,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现代化产业科技含量。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落实企业研发投入正向激励机制,梯次培育一批雏鹰、瞪羚、“小巨人”企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新纳入丹东上市计划培育库企业4家。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支持重点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利用低效闲置厂房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依托专家工作站、中科院沈阳分院智力,数字化赋能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力争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产学研联盟2个,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30%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充分放大“凤凰归巢、梧桐计划”吸附效应,为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1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