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探索“一站式拿地即开工”模式。深入推进“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改革,扩大“一件事一次办”“只提交一次材料”事项覆盖范围,上线智能导办、零材料、秒批秒办等更多应用场景。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探索“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中德园全面应用区域评估。推动“惠帮企@链上沈阳”等行动更有实效,设立惠企政策解读窗口,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破解企业关切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五)奋力扩大开放合作
紧紧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实施对外开放提标行动,打造国际化产业工程,构建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晋位升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充分释放rcep等政策红利,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充分发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作用,放大中德产业园开放平台集聚效应,柔性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推进中德企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良好运营,提供全链条外资企业服务。依托离岸创新中心、行业协会商会等国际合作载体,促进开放合作和交流对接,推动开放合作平台向国际化、高端化迈进。
不断加深对内合作。持续释放沈阳•中关村外溢效应,进一步扩大京沈合作成果,带土移植高端项目20个以上。重点谋划普洛斯智慧仓储产业园、中储物流园等重大项目,为建设沈阳国家现代综合枢纽提供有效支撑。持续深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活动不少于30场,不断提升对外商贸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含金量”。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汽车整车、重矿机械、输变电设备等产品出口,启动建设宝马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抓住欧洲制造业外迁机遇,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促进本土企业开展对德对欧协作配套、产需对接,力争中德园内德资及欧盟企业占比达到40%以上。不断强化自贸区协同区功能,大力引进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外保税仓等新型外资外贸项目,力争新引进外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继续领跑全市。
(六)致力高品质城市建设
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建设新品质,坚持“三生融合”理念,实施生态优化提效和城市品质提级行动,塑造“颜值”“气质”“底蕴”兼具的城市魅力。
全面增强城市功能。构建“东优、中聚、西美”产城融合新格局。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五大核心板块”建设。实施开发26号路等道路新改建工程30项。加快中德园智慧交通建设。新建浑河17街跨细河桥。建设66千伏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变电站,完成沙浑、沙于南北线电力迁改工程。加快推进全域化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肇工街雨水系统支干线工程,打造市级示范小区5个以上。
提档升级宜居品质。充分遵循人民意愿,邀请人民设计师参与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打造精品小区8个,提升背街小巷50条,有机更新道路5条。改造水热气管网100公里以上。持续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一、二级马路100%实现机械化清扫。新建停车场6处,施划停车泊位5000个。实施大堤快速路跨线桥和卫工河沿线景观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23个。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任务。
完善提升生态环境。以建设北方公园城市为目标,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0%。推动云溪湖公园、智谷廊湾公园建设,改造提升森林公园、仙女湖公园,建成开放沈阳国际泵道公园。推进浑河-细河-浑蒲总干水系连通、浑河滩地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和化工园湿地建设。落实河长制,持续改善卫工河、细河水质。加强区域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快推进沈化原厂区、原炼焦煤气污染地块修复治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启动中德园绿色电力标杆园区建设。持续高标准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七)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壮大繁荣乡村产业。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8.4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2万亩,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农事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发展优质特色种植业,建设精品设施农业100亩。推动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特色农事旅游示范村10个以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实施村庄清洁、绿化、美化专项工程,全面完成美丽村屯建设,争创市级幸福宜居村2个。持续推进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垃圾处理、危房改造、路网排水等重点工程。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培养一批本土农业专业技能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三变”改革成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进乡村振兴项目5个以上。落实村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鼓励政策。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农村人均收入提高3个百分点。
(八)努力提升民生福祉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实施民生工程提质行动,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让全区人民更多更好更公平享有振兴发展成果。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扩大舒心就业覆盖面,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再就业岗位不少于2000个,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2万人。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动态帮扶力度。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动态清零。关注“一老一幼”,打造品质养老示范类社区5个,重点关爱困难家庭儿童成长。新增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500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