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铆足拼的劲头,突出精细化,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珍惜来之不易成果,在拓展成效上持续发力,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持“四个不摘”,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高标准实施扶贫项目,规范资产收益分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夯实基础保障。科学统筹乡村空间,逐步制定乡村规划,构建“中心镇 中心村”梯次带动体系,提档升级水电气网,探索乡镇连片集中供热,推进农户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有效释放发展势能。规范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行为,强化新增地源管理,建立健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000个。

  (三)突出质的蝶变,秉承可持续,打造品质生活宜居地。珍惜“龙江样本”美誉,积极构建与人口、产业相适应的新型城镇。突出项目建设。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铁东五年发展规划,坚持“城中村”优先原则,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规范房地产理性开发,保障楼市平稳有序,增设城市停车场、公厕和农贸市场,塑造“三湖”景观带,实现推窗见景、开门见绿;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户厕改造,力促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实施精细管理。健全完善物业管理体系,建立背街巷道环境卫生整治和道路交通联勤联动管理机制,大力解决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环境突出问题,推进道路硬化、主街亮化、村屯净化、庭院美化,扩大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成效。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连环湖水系连通项目,治理沿岸水土流失,贯通大庆“西部水塔”和南北生态廊道,全面开展国土绿化、农业“三减”行动,压实河湖长制、库长制、田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巩固绿卫绿盾、环保督察、河湖四乱问题整改成果。

  (四)顺应好的期盼,注重普惠性,形成共建共享大格局。珍惜民生改善成效,坚持先保民生、再谈发展原则,提高服务供给能力,让群众得实惠、享红利。高质量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发展民族教育、职业教育,聘请名校长、名教师,加强软件建设,第一中学争创省重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通过国家验收。高水准提供医疗保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化与北京、杭州等地医院交流合作,聘任名医专家驻县诊疗,充分发挥中、蒙医药特色,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高层次提供社会服务。施行稳岗就业、社保减免等惠企政策,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社会救助金发放标准,抓好退役军人事务;实施“文博图”综合场馆、文创中心项目,建设体育公园和社会化足球场,倡导蒙古族群众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着民族服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创省级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民族文化创意基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效能构建防控体系。巩固扫黑除恶工作成效,发挥网格员作用,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妥善化解信访积案,精准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力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五)永葆创的激情,全面塑环境,积蓄改革开放新动能。珍惜发展良好态势,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扩大“互联网 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效,大力推进全程网办,实现高效运转,争创全省政务服务满意第一县、全国村级政务服务标兵。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预算管理,完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制度,扎实推进国资、国企体制改革,新建文旅、粮食等集团公司,深入开展国有资源资产“清占”专项行动,力促清仓见底,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开放发展水平。加强与高端企业、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促进生物化工、新能源等领域重大成果转化;发挥商会、在外家乡人桥梁纽带作用,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入驻,发展总部经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落实激励政策,营造创业、兴业浓厚氛围。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

  (一)着眼实力更强,量质齐升抓投入、上项目。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强化政策引领和要素保障,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规上工业企业达42家、增加值突破16亿元。着力壮大食品工业。落实山西招商引资成果,启动伊美马铃薯产业园、杭州九阳二期项目,积极对接宁夏厚生记集团,全力加快谷实生猪加工产业园、元茂和牛屠宰深加工基地建设,丰富伊利产品、扩大产能,启动热电联产及余热利用、微电网、低碳工业云账户平台、大数据生态流量园等服务型项目建设,规上食品工业企业达21家。集聚发展生物化工。完成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延伸伊品、圣泉下游产业链,启动伊品缬氨酸和尼龙56切片加工项目,力争浙江传化、辽宁银珠集团项目落地;加快圣泉生物质精炼一体化衍生品项目建设,健全玉米、秸秆、苇草资源高值化利用体系,生物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构建新能源格局。秉承资源换产业理念,推动风电企业满负荷生产,争取太阳能、生物质能项目落地建设,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能源产业年产值实现5亿元。招商引进优质项目。坚持定向定位原则,聚焦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商会纽带和招商专班作用,突出以商招商、延链招商,建立项目对接、跟踪服务、量化考核机制,引进超亿元项目9个,引资总额30亿元以上。优化升级发展平台。规划建设油服产业园,推进页岩油压裂返排液处理项目建设;实施开发区中水回用、标准化库房、创业孵化器等项目,启动双电源、双水源、双铁运、集中供热、集中供汽建设,开发区入驻企业52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01亿元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7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