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蓄优势极为重要的五年,也是我们实现变道超车、持续领跑、发力摸高,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特别是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唯有坚定信心、积极作为,才能破冰突围、率先振兴。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新时代东北振兴提出新要求,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新区作为东北首个国家级新区,拥有众多国家级发展平台,肩负着落实国家赋予的“一地一极三区”功能定位和大连加速推进“两先区”建设排头兵的双重使命,经过近几年坚实发展,改革活力、创新动力、项目实力不断涌现,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首当其冲、舍我其谁的信念,拥抱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大连振兴发展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自己的强烈愿望和能力水平,坚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劲头,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在大连实现“三年过万亿”的征途中扛起最重担子,唱好争先突破的主角,挑起振兴发展的大梁,推动形成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新区党工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全面提升和拓展“一地一极三区”和自贸区功能层级与战略外延,锚定经济总量占据全市“半壁江山”的目标,全力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发展,努力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尖兵”和“跳高队长”,加快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地区生产总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大连挺进“万亿gdp城市”进程中,切实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实现更大幅度的争先进位。要着力推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打造产业兴旺的实力新区。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要取得新成效,支撑性强、引领性大的现代产业加速聚集,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辐射效能和生态质量更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实现新区“数字蝶变”。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433 1”产业体系更趋完善。现代服务业品质全面升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海洋经济加速发展。
——打造吐故纳新的活力新区。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取更多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新区,壮大“瞪羚群”,培育“独角兽”,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1800家,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新区。强化契约精神,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真正实现“山海关不住、投资到金普”。
——打造兼容并蓄的开放新区。自贸区开放能级全面提升,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巩固欧美、深耕日韩”战略取得新突破,中日生态示范新城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高水平推进。对标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扩大对内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南北经济互动的重要战略节点。
——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新区。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新能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生态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00天以上,地表水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大幅提升,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管控,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金普。
——打造协调发展的品质新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新区统领、三区协同”的机制更加顺畅,生产、生活、生态要素配置更加均衡,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区。倾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工作更好、收入更高、居住条件更舒适、生活环境更优美、文化生活更丰富,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拥有更充实、更持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充分,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打造治理高效的和谐新区。创新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取得新进展,使百姓安全感持续提升。通过“城市大脑”、社区通等立体化、信息化手段为社会治理增添新动能。安全风险预防、应急处置体系更加完善高效。持续开展*斗争。深入推进“平安金普”“法治金普”“信用金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