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深化评价改革,促进素质教育落地。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江苏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系统推进全区教育评价改革,积极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聚焦幼儿园规范办园、课程游戏化、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重点,引导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作为义务教育评价的重点,坚决杜绝评价学校“唯升学”、只看升学率,评价学生“唯分数”、以分数论英雄等教育功利和短视现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鼓励学校立足校情,实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凸显诊断、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定期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监测和学校发展增值指数监测,建立健全五育并举的学生发展评价标准,推进以分数为导向的“绝对评价”向“增值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转变,促进被评价对象的改进和发展。

  5.转变科研范式,破解真学真教密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切实践行诊断调研、主题研训、反思评价“三段式”教科研训模式,做到凝聚真思想、聚焦真问题、寻找真策略、开展真行动、产生真成果等五个“真”。以名师工作室、教育集团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融教学、科研、教研、培训为一体,市区互动、区校联教,坚持让课题为问题服务,聚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真实问题,形成从现实需要出发、以研究为基本方法、以促进师生成长为主要目标的课题产生路径。注重微型课题研究,让研究更接地气。建立集体研究共同体,完善教科研跟踪指导制度、研讨交流制度、过程评价制度、成果鉴定制度、科研奖励制度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制度,培育一批教育教学成果,打造一批省级精品课题和市级优秀课题,力争100%学校有省市级教科研课题、100%教师参加微课题研究,努力实现“校校有教学改革项目,人人参与教学创新活动”。

  (四)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增强教育发展新实力

  1.强化绿色质量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按照“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与常规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研究、项目化运作为载体,区校两级联动,着力破解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探索构建区域教育“绿色质量”体系,明晰中小学、幼儿园绿色质量的内涵、特质和实现方式,从社会、家庭以及师生等层面建立绿色质量共识,让达成绿色质量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整体提升。

  2.推进课堂深度变革。把质量提升的着力点聚焦到课堂变革,开展以指向深度学习为特征的“学为中心”课堂实践研究,将课堂从灌输中心走向对话中心、从关注如何教走向关注如何学、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生命,推动“学教翻转”的课堂变革,消除课堂内浅表学习、虚假学习、逃离学习等现象,建设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以课堂的深度转型,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组织学科专家开展课堂诊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学习方式变革区本、校本研修,培植一批课堂变革的领航教师、领航学校,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高能、高质课堂。

  3.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以区域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为追求,制定差异化的升级进位目标,打响质量翻身仗,确保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能领跑。实施校长绿色质量提升奖励制度,对完成目标的给予奖励。建立教学质量检测、督导制度,瞄准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开展务实研究。加强教与学新常规建设,建构常态的教学改进机制,主要学科建立“自研教材、校内研讨、区级交流、个人细备、课后反思”等“五步”备课制度,由专家团队带领教师开展课程标准学习、教材研读、教学设计、练习测试等基于教学实际的教研工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利用“5 2”延时服务,在中小学开设特需课程,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获得积极支持,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更好发展。抓实作业管理,以“五精(精选、精练、精批、精讲、精固)、五必(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固)”促进教育教学减负、提质、增效。依托集体备课,加强对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并基本确定分层作业的内容,形成全区作业控量提质的新举措。

  (五)实施教师幸福成长行动,凝聚教育发展新动力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系列学习活动,组织新教师入职宣誓、全体教师师德公开承诺等活动,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师德先进典型。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师德师风监督网络,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杜绝以教谋私、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师德现象,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明底线、知敬畏。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力量,实施校长、名师、骨干、全员四级培养工程,分层分类制定实施教师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全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通过“底线 榜样”方式,引导教师走上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成长路径,增强教师职业认同。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学习进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名师名校紧密联系,为有潜力的校长、教师聘请“成长导师”,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教师到区内外名校跟岗学习。持续实行45周岁以下教师基本功考核过关,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组织师德高尚、富有实践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参加省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上岗认证培训,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配齐配足特教专任师资,提升特教专业素养,满足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需求。定期评选名(优)校长、名(优)教师,为校长、教师创造更多“成名成家”机会,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校长、教师队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