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辐射乡村的农村公路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及危桥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省内和省际间对接路、旅游路产业路、老旧公路提级改造、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联网路建设项目等,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衔接,改善特色小镇、美丽休闲乡村、农林牧场、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交通运输条件。到2025年,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600公里,估算投资60亿元,总里程达到1.9万公里左右,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19%。
专栏3 农村公路主要任务
建设农村公路规模约3600公里,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重点建设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省内和省际间对接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老旧公路提级改造、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联网路建设项目等。
各县(市、区)规划重点项目有:信都区,下坡-庄当口、北小庄-邢和线、皇寺-邢和线改建工程;任泽区,平任线(象牙寨-隆南线段)大修工程;南和县,南白乡道(宋璟大街-国道g340段)大修工程;临城县,东楼线(g107-王庄段)大修工程、北小线改建工程;内丘县,石西线(临城内丘界-郝家赛段)新建工程;柏乡县,环柏农村路(王家庄乡段)新建工程;隆尧县,景福-南位改建工程;宁晋县,司马-宁晋中修工程;巨鹿县,巨广线(巨鹿段)改建工程;新河县,安信线-东关改建工程;广宗县,巨广线(广宗段)大修工程、和平路和纬二路改建工程;平乡县,平任线-国道g340、丰禾路-国道g230、平任县-巨广线改建工程;威县,武馆线-孙庄改建工程;临西县,邯临线-尚庄改建工程;南宫市,琉璃庙-王道寨改建工程;沙河市,曹庄-白塔改建工程。
“十四五”期间,谋划公路项目28个(含高速项目2个,互通连接线项目3个,国省干线项目23个),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约366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及互通连接线建设项目5个,拟完成投资约106.7亿元;国省干线新改建项目23个,拟完成投资约166.5亿元;干线公路大中修及养护项目拟完成投资约20亿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拟完成投资约60.4亿元;城建及运输场站项目拟完成约12亿元。
“十四五”重大项目实施后对有关区域交通的效果评价
1.副中心城市宁晋县、清河县将与邢台市区间实现全程高速通达。相关项目实施后,宁晋到市区可通过两条路径高速直达邢台,一是由京武高速转邢衡高速到达,二是由德太高速转京港澳高速到达。清河可通过其支线高速转东吕高速(邢临高速)全程高速到达。
2.西部山区的出行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g234兴隆至阳江公路邢台段、省道s341德州至昔阳公路獐獏至岗底段、省道s345馆陶至禅房公路s244邢峰公路至太行山高速段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太行山区干线公路等级偏低问题,在大幅改善西部山区出行条件的同时,对于太行山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中心城区对外交通路网布局将进一步完善。省道s343临清至和顺公路赵孤庄至西黄村段(邢州大道西延)、省道s242石家庄至观台公路羊范至机场路段(西环路南延)、省道s338景县至邢台公路小吕寨至邢台市段(东环路北延)等项目实施后,主城区对外通道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对外交通路网布局和新的出入市通道将日臻完善,初步形成“环城 放射线”路网型态新格局。
4.国省干线新改建带动各县环城公路加速形成。“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国省干线新改建为契机,统筹考虑各县发展需要,支持各县环绕城公路建设,将形成内丘东外环和北外环、柏乡东外环、南宫西绕城、威县东绕城、临西南绕城、广宗东绕城、清河南绕城、威县南绕城以及隆尧南绕城等环城公路,提升县城道路交通形象。同时,主动对接周边省市,积极推动国道g107线沙河段东移,解决国道g107线邢台、邯郸段因多次绕城而线型较差,绕行距离长的问题。
(二)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
针对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用地布局、地形特点和建设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和综合交通发展要求,主干路网采用“两环六纵六横”的多通道布局结构。
1.构建“两环六纵六横”
骨架性主干路的功能主要联系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形成主要客流走廊,同时集疏对外交通系统进出的交通流,以快速、通畅为目标,既保证组团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避免对原有道路网系统影响过大。
“两环路”:由祥和大街、滨江路、龙岗大街、东华路等既有道路连接成环,组成邢台市中心城区主要的交通干道,总长约49.5km。在一环路外侧,新建的环城公路,连接襄都区、信都区、任泽区、南和区四个区。
“六纵”:由钢铁路、守敬路、新华路、开元路、襄都路、振兴一路等六条主干道组成。
“六横”:由邢州大道、泉北大街、团结大街、中兴大街、新兴大街、百泉大道组成。
2.次干路和支路建设
城市次干路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分配功能区内部交通,既要对主干路交通进行集散分流,又要汇集支路的交通,其服务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进一步提升次干路、支路路网密度,避免干路出现节点阻塞而局部瘫痪的情况。在大型交通枢纽及可能引发大量交通的公共建筑附近或连接重要骨架道路的次干路,以疏散交通为主,通过必要的交通分流和其他管理措施以提高道路的交通容量,尽量实行机动车专用;主要服务于居住片区的次干路,对过境交通实行一定的限制,优先满足公交通行,注重绿化,营造宜人的环境,并实行机、非分道;主要服务于景观地区的次干路应尽量避免吸引过境交通,注重道路与沿路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尤其要从行人的感受出发,满足其观赏、游览、娱乐和休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