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强经开区创新能力。支持经开区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布局建设服务企业、面向行业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园区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结合。增强经开区对外开放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国际合作园区,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六节 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基地

  一、合作共建一批科技园区

  吸引京津高端创新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与京津等国内知名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等模式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园区。加快推进亦庄·永清高新区、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固安合作园、京冀通航产业园、固安航天科技产业园等科技合作园区建设。

  二、集中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基地

  围绕廊坊重点发展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鼓励优势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合作,联合共建各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标准检测评价机构等。重点推进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中科院中试基地、北航智能技术与机器人(香河)研究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第三章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源动力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完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全面增强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

  第七节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到202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培育壮大一批高成长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一、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遴选一批体量规模大、创新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领军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予以集成支持,加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鼓励大企业平台化转型,开放自身技术、资本、市场等行业优势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共生共创融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开放创新链、供应链资源,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集中力量突破我市重点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二、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

  实施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发掘一批掌握行业技术、市场、品牌等话语权的“独角兽企业”或“独角兽种子企业”,建立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为高成长企业提供个性化支持政策。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支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和行业标杆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人才引进、市场融资、要素保障的支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力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和企业科技人员在廊坊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核心业务,加快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的应用,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

  第八节 打造环首都创新人才高地

  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自主培养和引进并重,深化人才评价和使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保障和激励政策,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围绕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深入实施“燕赵英才”“人才兴廊”等人才新政,以“高精尖缺”为导向,重点围绕临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燕郊高新区、廊坊开发区等创业条件和商务环境较好的产业园区,建立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创新政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缩小与京津的政策落差,全面优化人才环境。

  实施硕博人才计划。鼓励国内、外知名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青年硕士、博士人才来廊坊就业创业,对企事业用人单位引进的硕博人才在工作待遇、住房补贴、职称评聘、户籍办理、创业投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纳入“硕博人才库”进行管理。支持域内高校院所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分校、研究生院,大力培养优秀硕博人才。

  二、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家

  筛选一批优秀企业家人才,纳入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重点培育兼具创新力、洞见力、领导力的创新型企业家。探索实行选派培训制度,依托我市重点高校开设专题培训课程,建设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基地,定期选送一批培育对象到国内外大学、重点园区、政府职能部门、大型企业等地学习交流,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素质。鼓励创新型企业家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和人才计划项目,优先支持培育对象所在企业申请创新台、资质认证和国内外专利。组织成立创新型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俱乐部等团体,争取更多创新型企业为全市科技发展贡献智力支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