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集聚水平还需加强。2020年,全市3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占全市服务业企业比重仅为0.2%,缺少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特别是缺少龙头民营企业。由于各地区服务业项目和网点比较分散,集聚性不强且规模不大,全市仅有通化快大人参产业园和通化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通化冰雪示范新城、江南现代商贸集聚区、医药健康创业园、通化保税物流中心、澳洋野山参交易中心、柳河县香颂电商小镇尚未达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服务业集聚性发展还有较大空间。

  三是服务业行业门类多,缺少集成化的产业政策引导市场化发展。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国民经济行业共20个门类,其中服务业囊括15个门类、46个大类,由于服务业涉及行业多、覆盖面广,现在执行的各级扶持政策对企业吸引力不强,企业处于自然成长状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法律、广告、体育娱乐业等11个行业没有规上服务业企业。

  四是金融服务业尚未走出扶强抑弱的发展路径,对新增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从各个金融机构运作模式上看,对国有企业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较大,认同程度较高;对新增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授信和贷款信心明显不足。服务业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能力不足,很难获得贷款支持。

  五是市场主体升规入统积极性不高,各级行业部门服务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市场主体对升规入统认识不够,50%以上企业对统计反映的经济社会发展认识不清。统计基层报表人员更换频繁,大多数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域外企业营业收入未纳入本地核算,品牌连锁企业多为分公司,受总公司要求和企业财务制度要求,营业收入不在本地核算,不能准确反映我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部分行业企业或内设机构营业规模虽然达到入库标准,但由于受企业会计制度影响,比如民办医院和民办教育机构采用专业会计制度,不采用企业会计制度,入库入统还存在一定困难。另外,工业企业自建的营销公司、研发中心等分公司因受管理成本、财务核算等因素影响,非主营业务剥离意愿不强。

  为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变化,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从新时代东北振兴中抓机遇,从招大引强中增规模,从新产业培育中优结构,从数字化改革中强动力,全面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发展机遇

  ——国际发展趋势。一是服务科技化。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推动服务网络化、平台化,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二是制造服务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制造服务化进程,全球制造业加快投入服务化、产出服务化、全产业链服务化步伐,逐步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三是服务全球化。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热点,全球性贸易已从实物内容逐步向资本、信息等服务内容延伸,正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国际经贸新规则推动全球服务分工格局深度重构。

  ——国家发展战略。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工业,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服务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需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来支撑带动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补足服务业短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等领域将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实现服务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省内发展目标。《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方向,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和冰雪经济,实施服务业转型提质十项行动,把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器’和结构调整‘加速器’”。《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服务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供给质量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初步建成数字赋能、业态高端、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新时代现代服务业体系,“吉林服务”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围绕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优化服务业区域分工,整合各地服务资源和发展要素,着力打造长春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龙头,积极构建长吉平、延边、松白、辽通白服务业辐射圈,优化提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平台,构建‘一核引领、四圈协同、多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

  ——本市资源优势。我市作为东北东部经济主轴上的重要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服务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产业基础扎实牢固,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旅游产业资源丰富。抢抓第三次技术革命,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经济。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强吉浙合作,以杨靖宇干部学院和冰雪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人流、资金流互动。加快推动向南开放窗口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加快东北东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产业。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强与丹东港合作,加快高铁建设,迎接高铁时代。加快东北东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撤县并区,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