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火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通过升级远程视频监控摄像头,完善林火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全面改善瞭望监测手段,实现重点区域火情瞭望覆盖率规划期末达到 95%以上。

  (2)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林区加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及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发挥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林火阻隔系统预防控制森林火灾能力,减少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机率。

  (3)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升级改造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确保对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远程指挥调度需要,使森林防灭火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扑火装备建设。增加大型扑火装备机具,满足森林火灾扑救需要,提高扑救森林火灾的效率和扑火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5)扑火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保证扑火队伍经费投入。

  (6)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建设。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系统化建设,完善宣传设施,创新宣传机制,丰富宣传手段,营造浓厚防火氛围,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治体系,强化林业灾害防控,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除治,确保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1)继续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控力度

  重视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本年度松材线虫病除治方案,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力度,做好媒介昆虫灭杀工作,每年及时清理枯死树,使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控制,力争“十四五”期间拔除疫点。

  (2)完善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浑南区林业有害生物网格化监测管理,建立浑南区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动态管控图,及时准确录入各监测点位及监测结果信息,加强测报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浑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水平。

  (3)加强检疫规范化建设

  强化森林植物检疫,加强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遏制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重点抓好各苗圃的检疫工作。在产地和调运检疫方面,积极推行“检疫要求书”制度,规范检疫管理工作。

  (4)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宣传牌、宣传单等载体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

  3.森林资源管理

  完善林木采伐、林地保护管理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与动态管理,确保森林采伐总量控制在采伐限额以内,重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到 100%。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盗伐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1)强化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与动态管理

  强化森林、林木、林地消长变化的监测评价和动态管理,采用森林资源精准化动态监测技术,建设以森林资源“一张图”为本底的经营、管理、监测一体化的监管平台。在现有林地“一张图”的基础上,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尽快与国土三类调查数据库对接整合,到 2025 年,进一步压实完善林业基础数据,在上述工作完成基础上,争取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评价,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2)进一步规范林业执法工作

  依法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采伐作业设计制度和伐前公示制度,且在采伐结束后统一进行核查验收,严禁超范围采伐。每年开展一次森林资源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盗伐滥伐林木行为,实现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发生率逐年降低。规范林地征占审批手续,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使用林地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临时使用林地到期后恢复林业生产条件情况,查处整改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事后监管。(1)森林督察常态化管理结合全区实际情况以及省市级相关要求,每一季度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年终重点督察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森林督察案件查处整改情况,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对涉林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情节严重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难案要案,重点查处,确保违法案件数逐年下降。(2)探索基层林业行政执法。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基层林业站统筹规划,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以此为契机着力解决基层执法难的问题,探索委托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着力解决基层林业行政执法模式,将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灭火与林木种苗、森林检疫、木材运输等林业行政案件的行政处罚权整合。到 2025 年,组建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形成职权清晰、权责一致的执法体制。

  4.推进林长制建设

  以国家政策性文件为引领,围绕省市出台的林长制工作制度,十四五期间,一是抓好工作保障。财政、发改等各林长制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通力协作,保障林长制工作有关经费及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二抓好组织保障。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推行“林长制”的责任主体,各有林单位设立“林长制”工作办公室,健全组织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压实各级党政领导工作责任。三是抓好机构支撑。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理顺机构管理职能,创新基层林业站管理模式。

  5.林业科技支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4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