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先行,建成“四在农家·和美乡村”30个以上。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农村道路拥堵路段错车道、停车场34万平方米,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79%以上。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整村推进“两改两治理”。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分别稳定在80%、85%、85%以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努力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增收更加可感可及、农业产业更加充满活力!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民间投资占比提升到51%左右,工业投资占比达40%以上。
全力争资争项。紧扣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聚焦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紧盯省47条支持政策措施和“1 2”政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投资基金等,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适度超前谋划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工作,新增储备项目350个、总投资280亿元以上。用好统一战线“地域 领域”组团式帮扶机制,动态完善《毕节所需项目库》《统战所能名录库》,强化精准衔接,推动项目落地。
纵深推进“两换”工作。实施产业大招商提升年行动。充分发挥“三大优势”,持续用好“两换”措施,突出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围绕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开展招商引资。瞄准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深入开展统战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强化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央地产业对接,引进优强企业130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50%以上。
稳住重点领域投资。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加快185个在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投产20个以上,完成“四化”投资240亿元以上。力争g326大方九驿至七星关鸭池段公路(南环公路)开工建设、纳晴高速建成通车,推进纳赫高速建设。加快建设高铁站、机场、客运站交通枢纽连接通道。立项建设220千伏变电站2个,建成充电桩750个。新建5g基站4000个、5g应用场景40个以上。加快增发国债项目建设。建成10个骨干水源工程,启动夹岩水库向七星关城区提水工程。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亿元。用好“保交楼”资金,统筹棚改安置和地灾威胁区群众进城购房,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投资130亿元。完成民生领域投资35亿元。
(四)全面激发消费活力。制定文旅、商贸物流产业“一图三清单”,壮大主导产业,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释放消费潜能。
全力提振消费信心。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办好第八届乌蒙山农特产品交易会、汽车节等特色促销活动,全面促进新能源汽车、刚性和改善性住房、家具家装等大额消费。推动养老托幼、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服务消费。持续推进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完善电商供应链云仓体系、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加快建设毕节同心新阶层电商产业园,用好支持直播电商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支持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孵化和运作模式,加强本土网红培育引导,打造电商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
积极拓展旅游消费。持续聚焦资源、客源、服务,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过夜游客人均花费达1600元。丰富百里杜鹃、织金洞等重点景区产品业态,推动5a景区驻场演出,培育打造省级精品旅游线路2条以上。推进20个以上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新增民宿、露营等新业态项目10个以上,旅游床位突破13万张,新增涉旅市场主体3000家以上。促进文商(酒)旅融合,培育旅游美食休闲街区3个以上。支持织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探索建立特色旅游商品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积极推动旅游商品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加强与传统头部旅行社、知名线上旅游服务平台合作,开展客源地精准营销、四季主题营销、平台流量营销,不断提升“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知名度美誉度。让游在毕节、吃在毕节、购在毕节、乐在毕节成为2024旅游新时尚!
(五)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奋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做示范。
狠抓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中心城市和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97%以上。深化白甫河、草海等河流(湖库)综合治理。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开工建设4个焚烧发电项目,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9%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完成6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国储林10万亩、营造林40万亩、石漠化治理1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690平方公里。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抓好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深化“单株碳汇”等试点,推进大方县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推进天麻、竹荪等林下重点示范产业带建设,持续巩固利用森林面积420万亩以上。稳步推进节能降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清洁化改造。奋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毕节生态答卷,让绿水青山成为毕节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