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目标以内。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强工业”行动,加大骨干企业支持力度,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实施华天集成电路高可靠性封测等30个“三化”改造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强化重点产业项目带动,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二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深入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华贸复合陶瓷材料、清水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武山太皇山50兆瓦风电、秦州中节能50兆瓦风电等项目建设,建成麦积新阳100兆瓦风电等项目,推进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光轩高端装备产业园、旭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载板玻璃、旭康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及制瓶等项目达产达效,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步伐,推进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武山县、清水县创建省级工业园区,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是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紧盯国家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完善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龙创智谷”特色品牌,培育“服务 制造 应用”全链条数字经济产业。着力发展算力设备制造业,打造天水智造中心、天水信创产业园。依托天水计算中心、天水超算中心,多领域提供算力供给服务,力争算力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注重培育优质企业主体,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工作机制,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形成支持政策完备、多元投资有力、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环境优良的产业发展格局,让未来产业成为推动天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是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争取国省列科技项目130项。鼓励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户、“专精特新”企业10户。推进“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组,加快筹建甘肃省半导体高等研究院,统筹发挥甘肃省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创新联合体、甘肃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作用,建设一批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科技赋能和产业创新能力。打好工业企业“达规入库”三年行动收官战,新增“小升规”企业30户以上。

  (二)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拓展项目建设新赛道

  一是科学谋划储备项目。深入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围绕“两新一重”、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科学精准谋划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精心策划包装重点产业类项目,持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计划。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积极推行“标准地”改革,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措施,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二是积极主动招引项目。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精准招商、节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开展重大招商活动,跟踪落实各类签约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8亿元、增长20%以上。聚焦打造集成电路、电工电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食品、建筑建材等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充分发挥招商专班、驻点联络站、第三方平台、商协会作用,积极引进关键环节企业,主动对接意向合作项目,力争更多高能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提升可持续发展动能和后劲。

  三是全力加快建设项目。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和清单管理制,全力抓好70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20亿元。加快推进天陇铁路、国际陆港基础设施、清水汤浴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秦安至通渭一级公路、白龙江引水工程、天水市东北部城乡供水工程、张家川抽水蓄能电站、陇海铁路改线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有轨电车二期、天水南站综合枢纽西区工程等项目加快进度。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稳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千方百计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三)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展现城乡发展新面貌

  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和防返贫底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进撂荒地动态清零,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产量达134万吨以上。强化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制度,完善执法检查长效机制,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行动,加大重点群体监测帮扶力度,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是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启动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深入推进特色农业“四大工程”,改造提升老果园3万亩,新建防雹网、防霜棚等防灾设施5000亩,蔬菜、中药材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和26万亩以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抓好秦州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持续做好秦州、秦安、甘谷3县区国家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工作,加快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产业园建设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18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30个。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83%以上。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扎实推进“五个振兴”,注重加强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乡风更文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95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