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在打造文旅融合上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化兴市”战略,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紧紧抓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机遇期,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文旅产业强势回暖。

  全面加强敦煌文化保护传承。推进文明探源工程,争创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凯发网站的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建立健全敦煌文化ip体系,完成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和白马塔、祁家湾墓群等12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加快实施悬泉置遗址展示中心、敦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做好敦煌郡城遗址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启动敦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深化与敦煌研究院合作交流,落实敦煌研究院人才专项经费,推动流散海外敦煌文献数字化回归,服务保障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电网改造提升、水源置换等项目建设。

  提速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坚持打敦煌牌、走联合路,主动加强与瓜州、肃北、阿克塞以及周边区域的深度合作,实施悬榆旅游公路、阳关大景区旅游公路、g3011柳格高速悬泉置停车区入口等项目,推进旅游线路共同策划、区域旅游联合宣传、景区门票互减互免,构建圈廊结合、点线串联的“一核多圈、一廊多线”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大阳关景区建设,持续完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基础设施,完成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主体工程建设,实施雅丹、玉门关一体化运营,推进玉门关4a级、光电博览园4a级、莫高里工匠村3a级景区创建,加速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全力推动文旅业态多元发展。完善敦煌风情城、沙州夜市、月牙泉小镇等商业街区和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星级酒店、高端民宿,完成“乐动敦煌”一期工程、海联国际饭店建设并投入运营,打造月牙泉、甘家堡等4个乡村旅游专业村,力争龙勒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助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做大做强文旅新兴业态,打响“莫高学堂”敦煌文化研学品牌,培育文化艺术、非遗民俗、自然科普等精品研学旅行线路,组建敦煌文化研学季联盟,规范提升户外徒步线路,大力培育新兴品牌赛事,激发旅游经济增长新“爆点”。

  强力打造全域旅游“敦煌样版”。加大文旅资源主流媒体宣传力度,继续实施冬春季旅游优惠政策,推动旅游加速“重启”。加快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文旅从业人员文化“补钙”工程,推进重点景区综合治理,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强化文旅市场执法,下狠手、出硬招,切实加强会展研学、户外运动、乡村旅游、沙漠露营等业态监管,对各类违法经营行为露头就打、绝不手软、绝不姑息、从严惩处、快速整治,让行业的不法经营者心存敬畏、无处遁形,全面净化文旅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全力护佑敦煌来之不易的良好形象。

  四是发展口岸通道经济,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新成效

  紧盯“战略通道”和“开放枢纽”目标定位,加快实施“商旅活市”战略,坚定不移扩开放、强基础、促发展,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持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争创第三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打造“文化自信”教育基地,建设敦煌国际艺术研修中心,搭建敦煌文化研究弘扬开放式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用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深化与全国联盟城市、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互动,打造敦煌国际传播中心。依托“两进两库两链一中心”,精心办好“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活动,巡回举办“数字敦煌展—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开展敦煌文化进校园、我在家乡讲敦煌活动,推动敦煌文化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高质量办好第六届文博会,高效运营“三大场馆”,丰富国际性展陈展会,引进演艺团队驻场演出,积极筹办首届敦煌艺术节、敦煌新能源论坛、首届荒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敦煌论坛等节会,扩大敦煌文博品牌效应,增强敦煌文化国际影响力。

  持续加强通道枢纽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加快推进甘肃(敦煌)国际空港经济区道路、电网、供水、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敦煌航空机务维修中心机库及保税、监管两仓项目,提升航空口岸核心能力,开辟国内国际货运新航线,扩大腹舱载货业务。积极融入中巴经济走廊,启动敦煌至红柳河、柳沟南至敦煌铁路扩容提升、敦煌至鄯善高速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s240哈密至敦煌公路建设,启动实施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构建“空铁公多式联运”交通枢纽体系。

  持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深挖项目合作机遇,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升开放竞争力,建设甘肃自贸试验区(敦煌片区),打造进出口物流集散中心、商业供应链中心。积极推进疆煤东运煤炭储运中心,推动红柳河、西货场、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建设,启动实施农村寄递物流等项目。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利用中欧、中亚货运班列,培育壮大外贸企业,探索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旅游服务等对外贸易新业态,推动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五是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在提升城市品质上释放新魅力

  立足敦煌城市的特殊性、重要性、前瞻性、包容性,精心打造“两城两都”,大力推动城市特色化建设,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聚集吸引力。

  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将敦煌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建设,保留历史肌理、空间尺度、文化底蕴、景观环境,建设敦煌南部旅游带,强化建筑风貌控制,启动兰州巷提升改造和北台、南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等项目,建设城市体育公园。按照“公共空间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构建城市大中小绿地开放空间体系和慢行系统,科学镶嵌小绿地、小巷道、水安防、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推进城区干渠旅游步道沿线两岸景观带建设,实施主城区绿化美化及便民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打造生态公园、口袋公园、微型广场、街心花园、休闲廊架。持续开展门头楹联、广告牌匾专项整治,新增道路名牌140处、休息椅600套、果皮箱1200个,栽植花卉65万株,新植补造景观树木1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优化美化城市灯光体系,全力打造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的敦煌千年古郡形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1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