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贯彻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把牢“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扛起“首善之区、首位发展”使命担当,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融合先行区、文旅康养体验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崆峒。

  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经济增长保持全市领跑态势,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绿色果蔬、畜牧养殖等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型建材、能源开发等地方工业不断壮大,以旅游康养、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10∶30∶6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乡发展明显提速。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实现突破,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争取2024年获得第八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稳定,地表水、地下水、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土壤环境稳定安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01%。

  ——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项目引领,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深入研究国省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聚焦交通水利、新能源、新基建等重点领域,高起点谋划储备建设项目450项,项目库动态保持在600亿元以上。统筹推进以平凉军民合用机场、青兰高速分设、平庆、平定铁路为重点的交通项目,以崆峒水库改扩建、白龙江引水工程为重点的水利项目,以新能源、智能制造为重点的生态产业项目,以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重点的通信设施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围绕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推动“单一项目、单一企业”招商向“构建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转变,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8%以上。

  二、坚持城乡融合,构筑均衡发展新格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完善水、电、路、气、房、暖和污水垃圾处理、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系统治理能力,打造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公园城市、智慧城市。争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分年度实施12个城中村棚户区和1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加快乡村振兴,统筹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提升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坚持集群开发,厚植转型发展新优势。注重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推动肉牛、果品、蔬菜等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加快平凉红牛产业园建设,打造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多业融合发展。坚持“改旧”“育新”相结合,加快峡门新型建材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红峰、虹光等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扶持做强商贸龙头企业、做优精品市场,大力发展城乡连锁经营,培育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充分发挥道源文化、养生文化品牌效应,带动虎山生态园、天源农业体验园等乡村旅游开发,打造区域文旅康养中心。

  四、坚持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重点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积极争取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区设立实验基地和研发机构,借智借力开展技术攻关;畅通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循环,推动资源要素更多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健全科技成果奖励、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才激励等工作机制,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新跨越。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实施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天然林保护二期、中央造林补助、固沟保塬等重大生态工程,全方位筑牢陇东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三水”统筹治理、农村面源和固危废污染综合治理,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开展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总量、强度“双控”行动,鼓励绿色清洁生产,真正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21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