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重点、强攻坚,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聚焦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深入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论英雄,画好路线图、定好时间表,全面掀起项目建设攻坚战高潮和拼实绩热潮。科学精准谋划。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和投资导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重点围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业和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精准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多、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储备库项目保持在2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规范高效推进。以滚动开展“三个一批”为抓手,继续严格落实“五个一”[11]和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周检查、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观摩和年终考评等活动,推动续建项目3月上旬全部复工、新建项目按计划开工,确保227个区重点项目全年建成80个以上,完成投资255亿元以上。加强服务保障。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全链条服务管理,落实谋划招引、手续办理等保障措施,全力破解阻碍项目落地“梗阻”难题,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重点紧盯总投资319亿元的43个前期项目,明确专人负责、细化时间节点、加强服务保障,确保年内落地实施20个以上。
实施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秉持“争项目、争资金就是促发展、谋未来”的观念,准确把握形势,深入研究政策,按照“一项目一清单一台账一专班”的要求,以“争”的勇气、“抢”的劲头、“拼”的姿态,在争项目、争资金上实现更大突破。重点紧盯专项债、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等项目,加强谋划储备、加快前期办理,做到“项目等政策、条件等资金”,确保专项债项目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30个以上,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争取政策性资金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争取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2亿元以上。
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攻坚行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狠下决心、创新探索,科学谋划、综合施策,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对于生产矿山,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资金投入、完成时限和修复成效,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治理任务;对于历史关停矿山,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和专项资金,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快治理进度,确保3月底前实现应治尽治,4月底前完成提质改造任务。按照“一矿一策”原则,以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攻坚战“绿剑行动”为抓手,在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王家后乡香草洼和鱼里等4个铝矿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治理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全覆盖,实现全域大治理、大提升,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样板。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始终保持自然资源领域执法高压态势,常态化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非法盗采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形成有效震慑,真正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发生,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绿水青山。
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攻坚行动。主动融入全市沿黄生态廊道赋能攻坚战,锚定目标、加快进度,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提速、治理提效、管理提标,重点抓好城区段紫薇花海二期、千亩荷塘二期、水上运动中心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工。全力加快王家后段道路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增派人员力量、加大设备投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7月底前全线贯通。
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攻坚行动。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找准切入点、强化支撑点、突出发力点,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取得实效。坚持规划引领。深入研究分析村庄布局、基础条件、发展方向等,完成村庄规划编制70个以上、总数达174个以上,做到系统谋划、突出特色、统筹实施,真正用规划引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整合涉农资金。强化涉农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建立高质量项目储备库,集中力量攻重点、破难点,让更多项目向示范带倾斜,更多资金向示范带聚集,重点抓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ppp项目,力争尽快落地实施。强化示范带动。以沿黄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加快将城村打造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标杆。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50个,培育打造示范产业基地6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0个。以示范村为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一体推进沿黄生态、陕塬文旅和崤函古道三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市前列。统筹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谋划实施王家后乡赵里河驿站、都市农业公园等休闲观光项目,加快推进城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王家后乡神农牧场等特色农业项目,实现沿黄生态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攻坚行动。探索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办法,进一步捋顺管理体制机制,提供户籍管理、就医就学和法律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全方位提升搬迁群众融入感。坚持将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见效快、有收益、可持续的特色产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